书格格
一个精彩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禾茹是独生女,母亲是单位技校的外语老师,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她们。在她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把她带在身边,上课时,她就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画画、玩积木、翻小人书。有时候,母亲的学生们会带她去教室或者操场上玩,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围着她,逗她笑,给她讲故事。

虽然是独生女,但禾茹并不觉得孤单。她从小就不矫情,乖巧懂事,因为她的世界里,除了母亲,还有一群把她当妹妹照顾的学生。可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当她离开学校,去了京郊的工厂工作后,她才真正感受到“家”的缺失。逢年过节,别人家热热闹闹,而她和母亲只有两个人,冷冷清清。

母亲是个严肃的人,心思全在学校和学生身上。家里不开火,母女俩常年吃食堂,住在学校宿舍,甚至连禾茹的衣服,都是母亲的同事或学生送的。母亲总爱唠叨父亲的变心,说他是“陈世美”,抛弃了她们。母亲的同事和学生们也为她愤愤不平,常常对禾茹说:“你爸爸就是喜新厌旧的陈世美,跟别的女人跑了!”

那时禾茹不懂,为什么爸爸不要她了?她不敢问,只是隐隐觉得,她和母亲的家,和别人不一样。

因为怕失去母亲,禾茹从小就格外敏感。她学会了察言观色,小心翼翼地照顾母亲的情绪。放学后,母亲还在学校忙,她就跑去同学郭艳家。郭艳家里热闹,有哥哥姐姐,郭妈妈温柔能干,会做衣服、会做饭,家里总是暖烘烘的。禾茹羡慕极了,她跟着郭妈妈学会了洗衣、做饭、缝补,甚至给自己和母亲做棉衣棉裤。

渐渐地,禾茹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冬天,她给母亲做棉手套,因为母亲写板书时手总是冻得通红;放学后,她买菜做饭,收拾屋子。母亲似乎理所当然地接受了她的照顾,从未觉得有什么不对。

禾茹在母亲的影响下,养成了倔强的性格——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她有一股狠劲儿,就像那年暴雨中,她一个人咬牙搭建抗震棚,不肯求人帮忙。

“这世界上,当你的字典里没有‘依靠’二字时,剩下的就只有无所畏惧。”

禾茹二十六岁那年,技校分配来几个大学生。其中有个叫平安的小伙子,憨厚老实,来自黄土高坡。母亲的学生——那位一直照顾禾茹的“大姐姐”——觉得禾茹太辛苦了,需要有人疼她,也需要有人帮她一起照顾母亲。于是,她撮合了禾茹和平安。

没想到,母亲竟然强烈反对。

或许是因为前夫的背叛让她对婚姻充满戒备?又或许,她害怕女儿也会离开自己?她不敢在学生面前表露不满,只能在禾茹面前闹情绪,找各种理由阻挠。

但大姐姐态度坚决:“禾茹不能一辈子围着您转,她得有自己的生活!”

最终,禾茹和平安结婚了。

单位照顾他们是职工子弟,分了一间一居室,就在学校院里。婚后,禾茹怕母亲孤单,每天和丈夫回母亲家做饭一起吃饭,晚上再回自己的小家。

一年后,她生了个儿子,一家四口渐渐磨合,日子倒也安稳。

禾茹结婚后,慢慢理解了父母的婚姻。母亲出身资产阶级家庭,新中国成立后,她毅然与家族划清界限,投身教育事业。她不会做家务,不懂生活,一心扑在工作上。而父亲呢?面对一个不顾家的妻子,面对外界的诱惑,他最终选择了离开。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或许当初,不仅仅是父亲的错……”禾茹偶尔会冒出这个想法,却又因为自己竟然有这样的想法,感到对不起母亲。

但母亲从不这么认为。她依旧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受害者,甚至拒绝父亲给禾茹的任何帮助——“不要他的臭钱!”

那天禾茹约我出来喝咖啡,说到激动时,禾茹把咖啡杯重重磕在桌上时,奶泡溅出的弧线像极了那年暴雨里她搭抗震棚时崩飞的泥点。窗外的梧桐叶被秋风卷得打转,她盯着玻璃上自己模糊的影子,忽然笑了声,带着点自嘲:”你说这叫什么事儿?我妈捐钱的时候眼睛都不眨,转头要我掏六十万时,也跟命令学生背单词似的理直气壮。”

她低头喝口苦咖啡,说:“柳三,我妈总说为了我,她一个人多辛苦。可我也是我爸的女儿啊!她凭什么替我做决定?她有点钱就全捐出去,可单位宿舍拆迁,她一个人还非要个大两居,补差价二十多万;我们家三居室也要补四十多万,加起来六十多万,全要我出!她一分钱存款都没有!”

“我只要一提钱,她就说她带我多难。我知道她难,可我就该一辈子憋屈吗?我妈和爸的问题,凭什么全要我背锅?!”

我没说话,只是静静听着。我知道此时禾茹不需要答案,她只是需要一个情绪的出口。

禾茹的母亲老了,脾气却依旧倔强。禾茹早已习惯了照顾她,就像小时候照顾这个家一样。她不再抱怨,只是偶尔会想——如果母亲当年能稍微柔软一点,如果父亲能多坚持一下,如果……

但人生没有如果。

禾茹最终明白,母亲的固执、父亲的离开、自己的早熟,都是命运的一部分。她无法改变过去,但她可以选择如何面对未来。

她依然每天去母亲家吃饭,依然照顾着她的生活,只是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委屈。她学会了在付出与自我之间寻找平衡,就像那年暴雨中搭建的棚子——风雨再大,人总得自己撑住。

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里,禾茹的儿子平安仰起天真的小脸,问道:“爸,我妈和姥姥为什么老是一副不开心的模样?”

平安嘴角泛起一抹温柔的笑,轻声说道:“没有呀,妈妈和姥姥并不是不开心,只不过做事情时非常专注认真,神情才显得严肃了些,其实她们做事时特别投入,没有一点儿不开心,做好一件事,达成心愿她们内心非常欢喜。”

之后,平安将与儿子的这番对话,委婉而细腻的方式转达给了禾茹。

那一刻,禾茹如遭雷击,突然惊觉,自己已然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神经紧绷的状态。或许在自己看来,这不过是生活的常态;丈夫或许也因为体谅她一路走来的艰辛,选择默默包容;然而,儿子却是那个最诚实、最客观的感受者,用他纯真无邪的眼睛,洞察到了生活表象下的真实。

窗外,阳光正好,轻柔地洒在每一寸土地上,仿佛是生活给予的温暖慰藉。禾茹静静地凝视着这一切,心中思绪万千。她想,这或许就是生活的真谛吧——生活经历让人习惯了紧绷的状态放松不下来,一不留神就把这种紧绷的情绪散发出去,不经意中让身边的身也会感到紧张松弛不下来。哎!总有那么多的遗憾与无奈如影随形。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