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格格
一个精彩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3章

宋国俊黑市惊魂后,着实老实了几天,在家里大气不敢出,生怕他爹宋建业发现粮票丢失。

他偷偷观察王翠花翻箱倒柜的次数,发现母亲似乎还没察觉那三张细粮票不见了,这才稍稍松了口气,但那份恐惧和后怕如同跗骨之蛆,让他看宋建业的眼神都带着点躲闪。

宋建业将儿子的老实看在眼里,心中冷哼,只当是上次训斥起了效果,心里那点因为儿子不成器的郁气稍稍平复。

他更专注于自己的大事——评职称。

公社中心小学空出了一个教导副主任的位置,宋建业觊觎已久。

他自诩是村里学历最高、最有文化的人,这个位置舍他其谁?

为了这个目标,宋建业表面功夫做得更足了。

在学校,他工作积极,对学生和蔼可亲,对领导恭敬有加。

回到家,他则端着一副清高学者的架子,晚饭后必定要在堂屋点着煤油灯备课或学习,案头堆着几本翻得半旧的毛选和一本《教育学》,旁边还煞有介事地放着一个掉了漆的搪瓷茶缸。

王翠花对此全力支持,甚至有些得意。

她觉得自家男人是文化人,将来是要当主任甚至校长的!她走路都带着风,在村里跟其他妇女聊天时,三句话不离我们家建业:

“哎哟,我们家建业啊,天天晚上点灯熬油的看书,说是要评那个……啥主任呢!我说他注意身体,他还不听,说为了教育事业,辛苦点算什么!”

“我们家国俊他们几个啊,都随他爹,也是个爱学习的!这不,今天还说要还去镇上买学习资料了呢!”。

“我们家红红、秀秀那衣服,都是建业托人从县里捎回来的的确良!虽说贵点,可孩子穿着体面不是?咱不能亏了孩子!” 她刻意挺了挺胸,仿佛那的确良是她自己买的。

然而,这份体面之下,是王翠花日益增长的焦虑和抠搜。

宋建业为了打点关系,家里的开销无形中增大了。

那点细粮票更是被看得死死的,轻易不敢动。

日常伙食比之前更差,窝头更硬,糊糊更稀。宋国俊兄弟几个正是能吃的时候,常常抱怨吃不饱。

王翠花只能私下里咒骂大房撒气,或者偷偷克扣一点三房李招娣那边的份额。

宋建业对此心知肚明,但选择视而不见。

在他心里,只要他能当上教导副主任,这点暂时的困难算什么?到时候工资补贴多了,面子也有了,一切都值了。

他甚至开始盘算,等当上副主任,就想办法把宋国俊塞进学校当个临时代课老师,也算是个体面出路,不用下地了。

村东头破屋的生活,在张英英的操持下,悄然发生着变化,却很好地隐藏在贫困的表象之下。

空间里的细粮被少量掺入日常的苞谷面里,做出的窝头没那么剌嗓子,糊糊也更稠一些。

偶尔,张英英会用空间里的猪板油熬一小罐猪油,在炒野菜或者拌糊糊时挖一小勺,带来难以言喻的油润香气。

孩子们的小脸不再是蜡黄,渐渐有了点红润的血色,虽然依旧瘦弱,但眼神有了光彩,不再总是蔫蔫的。

张英英没有再缝补那些破得不成样子的旧衣。

她拿出上次带回来的布,在昏暗的油灯下,给几个大女儿各做了一件样式简单但裁剪合身的罩衫。

罩衫套在衣服外面,立刻显得整洁利落了许多。

她还用剩下的布头,给秀画、秀诗、秀词做了几个小布兜,让她们装点自己的小玩意。

小七秀歌也得到了一个用柔软旧布改制的、干净的小围嘴。

孩子们穿上新罩衫,摸着光滑的布面,小脸上洋溢着纯粹的喜悦。

她们知道要保密,在外面玩耍时,也会小心地把罩衫脱下来藏好,只穿里面的旧衣。

宋和平看着女儿们身上难得的新衣服,再看看自己身上打满补丁的旧褂子,心里五味杂陈。

张英英并没有亏待他,他的饭食份量和孩子们一样,甚至有时张英英还会把多的一点肉末拨到他碗里。

但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张英英娘家给的,他岳家状况恐怕也不乐观,他除了瘸着腿去队里干点轻省活挣几个工分,扮演好可怜虫的角色,什么忙也帮不上。

这种无能感和赎罪感交织,让他更加沉默。

张英英并未闲着,她深知情报的重要性。

每天瘸着腿去队部点卯、干点轻省活的宋和平,成了她天然的耳目。

宋和平虽然嘴笨,但耳朵不聋。

他会把在队部、田间地头听到的关于老宋家、尤其是二房的闲言碎语,回家后一五一十地、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告诉张英英。

“今天……王会计跟人嘀咕,说宋建业最近往公社跑得挺勤……”

“听……听三三弟妹在河边跟人诉苦,说二嫂做饭稀可照人……”

“宋国俊……今天没下地,说是……不舒服。但有人看见他下午在村口溜达,跟……跟几个二流子说话……”

这些零碎的信息,像散落的珠子,被张英英接收、分析、串联。她尤其关注关于宋建业跑公社和宋国俊动向的信息。

结合王翠花在村里高调炫耀的“我们家建业要当主任了”、“我们家国俊爱学习”,张英英嘴角的冷笑就没下去过。

====

分家,把大房像丢垃圾一样扫地出门,当时二房和三房只觉得甩掉了包袱,心头畅快。

宋老头虽然觉得大儿子腿断了就被赶走有点不近人情,但架不住刘氏天天在耳边吹风,加上宋建业也理性分析大房留下只会拖累全家,宋老头也就默许了。

然而,当大房真的搬去了村东头那破屋,老宋家大院的日子,非但没有预想中的清净舒坦,反而以一种令人措手不及的速度滑向了混乱和争吵的深渊。

过去,宋和平是家里最壮实的劳力,地里的重活累活,挑水劈柴,他顶了大头。

张英英平时更是包揽了绝大部分的家务:做饭、洗衣、打扫、喂鸡、照顾老人孩子,还要抽空下地帮忙。大房的几个女儿,年纪虽小,但秀琴、秀棋也能帮着带妹妹、打猪草、烧火,是实实在在的小劳力。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