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格格
一个精彩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4章

侦察连长带来的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第七十四军军部激起了层层涟漪。指挥所内的空气瞬间凝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俞济时身上。

俞济时站在地图前,手指重重按在上坊镇的位置。那里距离方山前沿阵地只有十公里,对于机械化行军的小鬼子来说,不过是短短一小时的行程。

“命令各部,立即进入预定阵地。”俞济时的声音沉稳有力,没有丝毫慌乱,“炮兵观测所前移,随时准备提供火力支援。通讯营确保线路畅通,各阵地每半小时汇报一次情况。”

参谋长陈式正迅速记录命令,转身交给传令兵。指挥所里顿时忙碌起来,电话铃声、电报机的滴答声、军官们的传达命令声交织在一起。

俞济时转向王耀武:“王师长,你立即返回方山前线指挥。记住,方山和孔山结合部是防御重点,务必确保预备队能够随时投入战斗。”

王耀武敬礼:“军座放心,51师誓与阵地共存亡!”

看着王耀武离去的背影,俞济时又对副参谋长李瀚卿吩咐:“向南京卫戍司令部发报,报告敌军动向。同时联系左右两翼的友军,通报情况,请求加强协同。”

“是!”

部署完毕,俞济时走出指挥所,登上淳化镇内最高的建筑——一座三层楼的天台。细雨打湿了他的军装,但他浑然不觉。举起望远镜,东面的地平线隐没在雨幕中,什么也看不清楚。但他知道,那里正有成千上万的敌人向这里涌来。

“军座,雨大了,下去吧。”警卫营长张铁柱为他披上雨衣。

俞济时摇摇头:“让各阵地加强警戒,特别是夜间。小鬼子擅长夜袭,不能给他们可乘之机。”

“已经传达下去了。”

夜幕降临,雨势渐大。第七十四军的阵地上,官兵们蜷缩在刚刚挖好的战壕里,任凭雨水浸透单薄的军装。战壕底部已经积了浅浅的一层水,士兵们不得不轮流站着休息。

方山主阵地上,301团团长张灵甫亲自巡视前沿。他的腿伤在阴雨天隐隐作痛,但步伐依然坚定。每到一处机枪阵地,他都要亲自检查射界,调整部署。

“把这里的树枝再清理一下,影响射击。”张灵甫指着一处隐蔽的机枪巢说道,“战壕底部挖排水沟,不能让兄弟们泡在水里。”

“团座,小鬼子真的会来吗?”一个新兵怯生生地问。

张灵甫看了他一眼,年轻的脸上写满了紧张和恐惧。他拍拍新兵的肩膀:“来不来是他们的事,打不打是我们的事。记住,你是中国军人,身后就是南京城,里面有你我的父老乡亲。”

新兵用力点头,握紧了手中的步枪。

与此同时,工兵营长陈国栋正带着士兵们在阵地前铺设最后一道铁丝网。雨水让泥土变得泥泞不堪,每固定一根木桩都要费很大力气。

“营长,兄弟们太累了,能不能休息一会?”一个士兵喘着粗气问道。

陈国栋抹了把脸上的雨水:“累?小鬼子可不让我们休息!继续干,天亮前必须完成所有障碍设置!”

远处传来隐约的轰鸣声,陈国栋脸色一变,趴在地上仔细倾听。是坦克发动机的声音,虽然还很遥远,但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快!加快速度!”陈国栋大声催促,“小鬼子不远了!”

这一夜,第七十四军的阵地上无人入睡。军官们反复检查防御部署,士兵们默默擦拭武器,工兵们拼命加固工事。所有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等待着黎明后的那场恶战。

俞济时在指挥所里来回踱步,不时查看地图和怀表。这是他穿越以来第一次独立指挥大规模防御作战,虽然拥有历史知识,但真实的战场压力还是让他感到窒息。

“军座,您休息一下吧,有情况我会立即报告。”陈式正劝道。

“睡不着。”俞济时摇摇头,“前线有什么新消息?”

“各阵地报告,工事基本完成,官兵士气尚可。只是雨水太大,很多战壕积水严重,士兵们很辛苦。”

俞济时沉思片刻:“通知后勤部门,连夜熬制姜汤,天明前送到各阵地。再调拨一批雨布,尽量让战士们少淋雨。”

“是,我这就去安排。”

凌晨四点,雨势渐小,东方泛起鱼肚白。俞济时刚刚闭上眼睛准备小憩片刻,突然被远处传来的炮声惊醒。

“哪里打炮?”他猛地站起来。

陈式正冲进指挥所:“军座,是小鬼子的试射!目标是我方山前沿阵地!”

俞济时抓起望远镜冲向天台。东面的天空已经被炮火染红,密集的爆炸声如同滚雷般传来。小鬼子的炮兵开始火力准备了。

“命令各部隐蔽防炮!炮兵观测所计算敌方炮位坐标!”俞济时大声下令。

方山阵地上,官兵们蜷缩在防炮洞里,感受着大地剧烈的震动。新兵们脸色苍白,有经验的军官和老兵则默默数着爆炸的间隔,判断炮击的规律。

张灵甫在团指挥所的防炮洞里,通过潜望镜观察前沿情况。小鬼子的炮火相当猛烈,主要集中在方山主峰和与孔山的结合部。

“告诉各营,不要暴露火力点,放近再打!”张灵甫对传令兵说道。

炮击持续了约半个小时,突然停止。阵地上瞬间安静下来,只有燃烧的树木噼啪作响。

“进入阵地!小鬼子要上来了!”军官们的呼喊声在各个阵地上响起。

士兵们迅速从防炮洞里钻出,进入被炸得面目全非的战壕。眼前的情景让新兵们倒吸一口冷气——阵地前的铁丝网被炸得七零八落,不少战壕被炸塌,弹坑密密麻麻如同月球表面。

透过硝烟,可以看到远处出现了黄色的身影。小鬼子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呈散兵线向阵地推进。

“没有命令不准开枪!”各级军官低声传达着命令,“放近到二百米再打!”

小鬼子越来越近,已经可以看清他们戴着屁帘帽的轮廓。坦克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履带碾过地面的声音让人心悸。

阵地上静得可怕,只有风吹动硝烟的声音。新兵们的手心全是汗,死死握着步枪,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当小鬼子进入二百米距离时,张灵甫一声令下:“打!”

刹那间,方山阵地上枪声大作。重机枪喷射出火舌,轻机枪点射声清脆有力,步枪子弹如雨点般射向敌人。冲在前面的小鬼子如同割麦子般倒下。

但小鬼子的反应极快,立即趴倒在地,凭借坦克掩护还击。掷弹筒和迫击炮弹开始在阵地上爆炸。

“反坦克小组,上!”随着一声令下,抱着集束手榴弹和炸药包的士兵跃出战壕,利用弹坑向坦克接近。

小鬼子显然早有准备,坦克周围的步兵死死护住装甲车辆,冲锋枪和轻机枪组成密集的火网。第一个爆破小组刚冲出不远就全部倒下。

“机枪掩护!第二批上!”军官声嘶力竭地喊道。

重机枪调转枪口,压制坦克周围的步兵。趁着这个间隙,第二个爆破小组成功接近一辆坦克。士兵将炸药包塞进履带,拉响导火索后翻滚到弹坑里。

“轰”的一声巨响,坦克的履带被炸断,瘫痪在原地。但坦克炮塔依然在转动,机枪继续扫射。

“再来!炸毁它!”

又一名士兵抱着集束手榴弹冲上去,这次直接爬上了坦克,将手榴弹塞进舱盖。剧烈的爆炸从内部发生,坦克终于彻底沉默。

类似的场景在整条战线上演。小鬼子的第一次进攻被打退了,但他们留下了几十具尸体和两辆被击毁的坦克。

阵地上暂时恢复了平静,士兵们抓紧时间修复工事,抢救伤员,补充弹药。医护兵在战壕里穿梭,为伤员进行简单包扎后送往后方。

俞济时在淳化镇师部通过电话了解前线战况。

“军座,51师报告,击退敌人第一次进攻,毙伤敌军约百人,击毁坦克两辆。我方伤亡约八十人,主要是炮击造成的。”陈式正汇报着战果。

“告诉王耀武,这只是试探性进攻,更猛烈的攻击还在后面。务必保存实力,合理使用预备队。”俞济时说道。

果然,不到半小时,小鬼子的炮击再次开始。这次更加猛烈,还动用了大口径榴弹炮。方山主峰被炸得尘土飞扬,几乎看不见原来的模样。

炮火延伸后,小鬼子的第二次进攻开始了。这次他们改变了战术,以小队为单位,利用地形地物交替掩护,前进速度更快,火力也更猛。

“小鬼子学聪明了。”张灵甫在望远镜中观察到敌人的新战术,“命令各营,不要固守一线阵地,适当放部分敌人进来,用交叉火力消灭。”

战斗进入白热化。小鬼子凭借精良的装备和娴熟的战术,多次突入阵地。中国军队则依靠地形优势和顽强斗志,与敌人展开惨烈的拉锯战。

在方山和孔山的结合部,战斗尤为激烈。小鬼子的主攻方向正是这里,投入了整整一个大队的兵力。

153旅旅长张汉铎亲自在结合部指挥。当一部分小鬼子突破前沿阵地时,他果断命令预备队投入反击。

“弟兄们,跟我上!”305团团长刘光宇挥舞着手枪,带领预备连冲向突破口。

刺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手榴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双方士兵在狭窄的战壕里展开白刃战,喊杀声和惨叫声不绝于耳。

经过半小时的殊死搏斗,突入的小鬼子被全部歼灭,阵地恢复了完整。但305团也付出了惨重代价,预备连伤亡过半,刘光宇本人左臂负伤,仍坚持指挥。

中午时分,小鬼子的进攻暂时停止。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各部队轮换休息,补充弹药和食物。

后勤部门送来了热腾腾的饭菜和姜汤,但很多士兵因为过度疲劳和紧张,根本没有食欲。军官们不得不强迫他们进食,以保持体力。

俞济时冒着炮火危险,来到方山前线视察。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阵地上到处都是弹坑,战壕多处坍塌,士兵们满身泥土,很多人身上带着伤,但依然坚守岗位。

“军座,您怎么来了?这里太危险!”王耀武急忙迎上来。

“来看看兄弟们。”俞济时拍拍一个年轻士兵的肩膀,“多大了?”

“报告军座,十…十九岁。”士兵紧张地回答。

“怕吗?”

士兵犹豫了一下,老实点头:“怕。”

俞济时笑了笑:“我也怕。但我们是军人,怕也要守住阵地。”

巡视完前沿,俞济时和王耀武回到师部召开紧急会议。

“上午的战斗,我们虽然守住了阵地,但伤亡不小。”王耀武汇报说,“特别是结合部,305团损失了近三分之一兵力。小鬼子的火力太猛,我们的工事经不起重炮反复轰击。”

俞济时沉思良久,说道:“改变防御战术。不要死守一线阵地,实行弹性防御。前沿只留少量观察哨,主力配置在反斜面。等敌人炮击结束,再迅速进入阵地。”

“可是,这样可能会丢失部分前沿阵地。”有参谋提出疑问。

“暂时的丢失不可怕,关键是要大量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俞济时解释道,“我们的目的是拖延时间,不是与敌人拼消耗。”

新的战术很快传达下去。各部队立即调整部署,主力转移到反斜面,只在前沿留下少数观察哨。

下午两点,小鬼子的进攻再次开始。猛烈的炮火覆盖了一线阵地,但这次造成的伤亡大大减少。

当小鬼子步兵占领空无一人的前沿阵地,正准备向主峰进攻时,突然遭到来自侧翼和后方火力的猛烈打击。预先标定好射击诸元的迫击炮和重机枪,如同死神般收割着小鬼子的生命。

小鬼子猝不及防,陷入混乱。中国军队趁机发起反击,重新夺回前沿阵地。

这种新战术让小鬼子的进攻屡屡受挫。他们不得不改变策略,加大炮火准备的时间和强度,同时派出小股部队进行渗透和侧翼包抄。

战斗进入相持阶段。小鬼子虽然装备精良,但面对第七十四军的顽强防御,进展缓慢。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代价。

夜幕降临时,小鬼子的进攻终于停止。统计战果,第七十四军这一天击退敌人七次团级规模的进攻,毙伤敌军约八百人,击毁坦克五辆。自身伤亡约五百人,其中阵亡二百余人。

阵地上,士兵们借着夜色修复工事,后送伤员。寒冷的夜风吹过战场,带来浓重的血腥味。

俞济时站在方山顶上,看着远处小鬼子的营地灯火。他知道,今天的胜利只是开始,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小鬼子绝不会甘心失败,明天一定会投入更多兵力,采取更凶狠的战术。

“军座,回指挥部吧,晚上冷。”张铁柱轻声说。

俞济时点点头,最后看了一眼战场。阵亡士兵的遗体被整齐地排列在后方,准备安葬。他们中的很多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厚葬这些兄弟,记录他们的部队和姓名,如果可能的话。”俞济时声音低沉,“通知南京,我们需要补充兵力和弹药,特别是反坦克武器和炮弹。”

“是!”

回到淳化镇指挥部,俞济时立即召集军事会议,总结第一天的战斗经验,调整部署,准备迎接第二天的恶战。

夜深了,指挥部里的灯光依然亮着。电报声、电话声、军官们的讨论声,与远处偶尔传来的冷枪声交织在一起,构成战地之夜特有的交响曲。

俞济时靠在椅子上,闭上眼睛。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但内心却异常清醒。穿越之初的迷茫和恐惧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坚定的信念。

他知道,这只是南京保卫战的开端,后面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懵懂的穿越者,而是真正成长为一名指挥官,一名肩负着数万将士性命和民族希望的军人。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