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眼前这个男子,不像是老师。
做这张卷子的目的,也让人很是费解了。
男子道:“各位认真做题,时间只有十分钟,到时候我会很准时的把卷子收走。”
算了,不想了。
顾知秋低头看着手中的卷子。
是一道数学规律题。
不过不知道是自己太久没有接触过奥数类型。
还是这个题确实巧妙。
他倒的确是第一次见到这个数学模型。
其中的逻辑和计算机有些相似。
应该是转码加上函数的融合模型。
顾知秋在纸上稍微算了一下。
从函数先套用,解出狄利克雷函数关系。
最后又通过十六进制解码,得出了空缺的几个数字。
(23),(05),(01),(121),(31)。
“算完了。”
顾知秋把笔放下,把卷子交给了男子。
男子脸上露出一分诧异,然后低头看了一眼手表。
三分四十三秒。
接着,他看向顾知秋填好的数字,脸上更加不可置信。
“顾同学,麻烦你先在外面稍等一下。”
顾知离开办公室后,趴在栏杆上看着偌大的校园。
这洛城一高的校园,承载了他太多回忆。
这会儿已经下课,无数学生在校园里走动。
下节课是体育课的同学,已经拿着篮球往操场上去了。
稚嫩的学弟学妹三五成群,推推攘攘的去洗手间。
教学楼下不少学生来回追逐。
让他都感觉到一种怀念的美好。
他是没有精力去寻找这样的快乐了,但就这么看着,也让人心情舒畅。
没多久,办公室里其他的同学就垂头丧气的走了出来。
“顾神,你是怎么算的啊?”
“我算了半天也没有发现有什么规律。”
“我用微积分和洛必达法则,感觉有点碰到边了,可还是不行。”
顾知秋笑了笑,道:“考的有点偏。”
虽然只用“考的有点偏”应付了过去。
但做出来的顾知秋很清楚,这道题的复杂程度极高。
在他一辈子推导过的公式中,能排得上前五十了。
至少对普通的高中生、大学生而言,几乎是不可能解出来的。
同学们离开之后,办公室的门才打开:“顾同学,你进来一下。”
顾知秋重新走进办公室。
那个男人一改常态,从西装口袋中取出一张卡片。
“你好,我是国家信息安全总署的工作人员崔浩,你可以直接喊我名字。”
顾知秋愣了片刻:“信安总署?”
他想不通,这样的部门,为什么会找上自己。
崔浩道:“在说清来意之前,我还是想先和你说下结果,截止今天,我们一共找了一千三百位数学方面出众的人才,教授四十八名,大学生八百三十六名,近五年竞赛获奖者四百八十六人。”
“到目前为止,算出结果的,三人。”
“在你之前,最快解出来的,是八分五十六秒。”
顾知秋点了点头,倒没有太意外:“我也是凑巧。”
崔浩似乎也为顾知秋的谦虚感到意外:“从你写出来的这几个数字中,您能发现什么信息?”
在崔浩的提醒下,顾知秋这才重新看起了那几个数字。
(23),(05),(01)
这是前三个数字。
“日期?”顾知秋询问。
崔浩点了点头:“对。”
(121),(31)
这是最后两个数字。
“计件和工资?”
崔浩摇了摇头,
顾知秋又琢磨了一会儿:“人数?”
因为今年五月初,全国才彻底解封。
因此,他猜测,这应该是最后一批患者的数量。
崔浩又摇了摇头。
顾知秋摆了摆手:“不猜了,你直接和我说吧。”
崔浩道:“这个是经纬度,这两个纬度的交点,正是我国上沪。”
听到这儿,顾知秋开始意识到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了。
崔浩接下来的话,解答了顾知秋的疑惑。
“这个题目,实际上是信息安全部拦截的境外情报。”
“也和你破解的一样,五月一号,在上沪港口,出现了一个海外的可疑包裹。”
“所幸的是在海务人员的严格排查下,这个海外的包裹及时没收,才没有酿成大错。”
崔浩接着说道:“但这几日以来,截获的类似情报越来越多,但每一个情报的编码和逻辑都不一样。”
“往往我们破解出来了,事情就已经发生了。”
“我们总是慢人一步。”
“不得已,我们只能借助外部的力量,让你们来帮助华夏度过这个难关。”
“而你能够在五分钟之内破解讯息,正是信安总署急需的破译人才。”
顾知秋严肃的点了点头:“我尽力!”
虽然不清楚丑国究竟在华夏做什么。
但他猜测,现在全国刚刚解封,全世界的目光都在紧紧盯着华夏。
丑国很可能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捣乱。
因此,在这个关头,不容出现任何差错。
崔浩拿出手机,把几十张照片放在顾知秋面前像幻灯片一样,一页一页的往下翻。
照片上是拦截到的加密文字,通过简单的编译之后,就会变成今天试题那样的9*9方格。
而通过那些数字的逻辑来看,每一张情报的编译方程和逻辑,都是不一样的。
“这么多?”顾知秋也有些诧异。
崔浩点了点头:“每天会拦截到三十封左右,而包含情报的那一封,就是这三十封中的一封。”
“如果有这么多的话,”顾知秋沉思了片刻:“那我觉得要放弃人工破解了。”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