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格格
一个精彩的小说推荐网站

完整版《我,气运太子,开创大明盛世》章节目录在线阅读

第20章

宋濂道:“但是,即便《诗经》错了,你又如何证明呢?”

朱标道:“师父不是告诉我,求复本心,可为圣人吗?求复本心之道,您认为是识心、明心。而识心之道,您认为是格物致知。现在,咱们仔细观察螟蛉子变成蜾蠃的过程,进行格物致知,不就行了吗?”

宋濂微微摇头,道:“不,孩子你误会了。为师所说的格物致知,并非持续观察,而是要对着事物持敬,天人合一,进行冥想……诶!不对!不对啊!”

朱标刚才对宋濂说的这番话,对于后世之人来讲,是陈词滥调中的陈词滥调。

但对于宋濂来讲,却有着振聋发聩之功!

对这个世界来讲,意味着震天动地之变!

陡然间,宋濂眼前一亮,道:“对啊!所谓格物致知,为什么不能是仔细观察事务变化的过程,而是对着事物冥思苦想呢?孔圣都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孩子,说不定,你刚才所言,才代表着我儒学的真理啊!”

元末明初,正是儒学思想进行蜕变的关键时刻。有无数大儒,想通过“格物致知”,进行突破。但是,即便以宋濂的学问,对格物致知也研究不深。

到了明朝中期,大儒王阳明采用先贤的学问,对着一棵竹子冥思苦想了七天七夜,不但毫无所得,反而把自己累倒了。

最后,王阳明舍弃了先贤对“格物致知”的解释,龙场悟道,创造了“阳明心学”,主张“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番解释,当然让儒学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不过,与此同时,儒家的“格物致知”,也距离现代科学思想越来越远。

现在,朱标提出了对“格物致知”的另外一种解释,为宋濂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对宋濂这样当世第一、苦求突破的大儒,其意义真是如何形容都毫不为过。

当即,宋濂和小朱标一起,做起了“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的实验。

他们很容易就发现,蜾蠃背负螟蛉不是为了让螟蛉子做义子,而是让自己的孩子吃掉螟蛉的尸体。

《诗经》所写,世人公认……竟是真的错了!

“格物致知”小试牛刀,就取得了如此大的战果!自己顺着这条道路研究下去,会取得何等的成就?

宋濂能不激动万分吗?

能不对小朱标另眼相看吗?

天啊!

他才五岁啊,就如此惊才绝艳!

随着他年岁渐长,真不知能成长到何等地步啊!

宋濂看朱标的目光,充满了期待!

……

……

时光匆匆,又是一年过去,朱标已经六周岁了,换算成虚岁那就是七岁。

寻常孩子,七八岁狗都嫌。

但朱标却有一股温润如玉,雍容华贵的气质在身,令人一见不但心生好感,而且不敢小觑。

即便徐达、胡海、邓愈等军中宿将,见了朱标之后,都不得不收敛自身,不敢造次。

即便常遇春这个师父兼岳父,也不知不觉间,对朱标轻声细语,客客气气。

事实上,这些大将也甚至奇怪。

主公朱元璋也就罢了。虽然他出身低微,但既能力卓绝,又是大家的主君,随着势力的越来越大,身上散发出来的气场越来越恐怖,大家越来越谨小慎微当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朱标呢?

从来没有发过脾气,更没有杀过人,今年才六周岁,为什么散发的气场,比他爹朱元璋还更加恐怖呢?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