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助理工程师?还没毕业就评上的?”
“我的乖乖,我干了十年还是个技术员,人家在学校里就把职称拿了?”
“学神!怪不得!怪不得一眼就能看出毛熊专家的猫腻!”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光奇身上那眼神已经不是单纯的敬佩,而是近乎仰望了。
厂长张建军更是激动地一拍大腿,觉得今天真是请对了神,他看向王建国的眼神也变了充满了感激:“王组长,这次真是太感谢部里了感谢您给我们送来了这样一尊‘大佛’啊!”
王建国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乐开了花,他来之前还存着考验的心思,没想到刘光奇直接给了他一个天大的惊喜,这小子,简直就是个宝贝疙瘩!看来李教授说他是几十年难得一见的天才,一点水分都没有。
刘光奇面对众人的吹捧,只是平静地摆了摆手:“大家过奖了不过是学了点理论知识,正好用上了。张厂长,咱们还是先把另一台机床也修复好吧,免得耽误生产。”
他这不骄不躁、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态度,更是赢得了一片叫好声。
有了第一台的经验,第二台机床的修复工作更是顺风顺水。刘光奇驾轻就熟,指挥着厂里的技术员,不到一个小时就让第二台“趴窝”的大家伙也重新欢唱起来。
临走时,张建军拉着刘光奇的手,死活不放,硬是又从食堂弄来两斤白面馒头塞给他,并当着王建国的面郑重承诺:“王组长刘工你们放心!今天下午,我们厂的感谢信和请功报告,就会送到部里去!必须为刘工这样的人才请功!”
坐在返回部里的吉普车上,王建国看着身边气定神闲的刘光奇,越看越满意。
“小刘,干得不错!给咱们研发处,给咱们一机部长脸了!”他拍了拍刘光奇的肩膀,语气里满是欣赏,“你那个研发发热元件的想法,我支持!回头我就去打报告,给你申请一间独立的工作间材料工具你列个单子,我亲自去给你协调!”
“谢谢组长!”刘光奇心中一喜。有了领导的绿灯,他的计划就能大大提速了。
下午,刘光奇没急着回家,而是揣着那张珍贵的自行车票,直奔百货大楼。
一进门,他就看到了摆在最显眼位置的几辆自行车,锃光瓦亮,在灯光下闪着迷人的光泽。
“同志,买车?”售货员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见刘光奇穿着体面,气质不凡,态度格外热情。
“嗯,看看永久牌的。”
“好嘞!您眼光真好!”售货员立马把一辆黑色的永久牌二八大杠推了出来用抹布又擦了一遍,“这是咱们店里刚到的最新款,您瞧瞧这车架,这电镀的把手,还有这弹簧坐垫,骑出去别提多气派了!”
刘光奇伸手按了按车铃,发出一阵“叮铃铃”的清脆响声。
就是它了。
“就这辆了多少钱?”
“一百八十块,外加一张自行车票。”售货员报出价格,语气里带着几分骄傲。
周围不少顾客听到这个价格,都暗暗咋舌,投来羡慕的目光,这年头,能拿出一百八十块现金,还能搞到自行车票的那绝对是人中龙凤。
刘光奇二话不说从口袋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一沓大团结,又递上了那张金贵的票。
“同志,我这就给您开票!”售货员的眼睛都亮了手脚麻利地办好了所有手续。
当刘光奇推着崭新的自行车走出百货大楼时,感觉整条街的人都在看他。
他跨上车,双脚轻轻一蹬,车子便如游鱼般轻快地滑入了车流。迎面吹来的风,都带着一股自由和得意的味道。
当那辆崭新的在阳光下闪着光的永久牌自行车出现在四合院门口时,正在院里择菜的阎埠贵第一个看见了。
他手里的韭菜“啪嗒”一声掉在地上,一双小眼睛瞬间瞪得溜圆,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窝头。
“自……自行车?!”
他一个箭步冲了过去围着那辆车转了好几圈伸出手想摸又不敢摸,生怕把自己手上的泥蹭到那锃亮的电镀车把上。
“我的乖乖……这……这是永久牌的!新的!光这车圈,就得花不少钱吧?”他一边咂嘴,一边用眼角的余光飞快地打量着刘光奇,心里的小算盘打得飞快,一百八加一张票……这小子,哪来这么多钱和票?
“光奇,你……你这是……”
刘光奇从车上下来脚支子一撑,车子稳稳地立在院子中央,像个得胜归来的将军。
“三大爷,刚买的。”
他这一句话,像是拉响了警报,整个四合院瞬间被惊动了。
“什么?买自行车了?”
“快出来看啊!刘光奇买自行车了!”
“呼啦”一下前院中院的邻居全都涌了出来将刘光奇和他的新车围了个水泄不通。
刘海中听到动静,挺着肚子从屋里冲了出来。
当他看到那辆威风凛凛的二八大杠时,一张老脸瞬间涨得通红,比喝了二斤白酒还上头。
“好!好小子!”他冲上前,一把推开挡在前面的阎埠贵,像检阅自己的士兵一样,仔仔细细地抚摸着自行车的每一个零件从车把到车座,再到脚蹬子,嘴里不停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永久牌!看见没有?我儿子买的!凭自己本事买的!”他挺直了腰杆,冲着全院的人高声宣布,那股子骄傲和自豪,简直要从天灵盖里冒出来。
二大妈也跟了出来看着儿子和新车,笑得合不拢嘴。
阎埠贵的儿子阎解成,正无所事事地在院里晃悠,看到这一幕,眼睛都红了。他跟刘光奇同岁,自己还在街道打零工,一个月挣那十几块钱,连个车轱辘都买不起。人家倒好,直接一步到位买回了三大件里最气派的一个!
一股浓浓的嫉妒和不甘,在他心头疯狂蔓延。
前院,一大爷易中海也背着手走了过来。他看着那辆在人群中闪闪发光的新车,再看看被众人簇拥着的刘光奇,眼神变得异常复杂。
他作为院里地位最高的七级钳工,都没有属于自己的自行车。这院里的风向,是真的要变了。他那套靠着“一大爷”身份和资历拿捏人的把戏,在这个年轻人面前,似乎越来越不管用了。
“光奇啊,恭喜了。”易中海脸上挤出一丝笑容,“不过这车金贵,可得看好了别让不懂事的小孩给划了。”
他这话,明着是提醒,暗地里却透着一股酸溜溜的味道。
“光奇,你这自行车票是哪儿来的啊?也太有本事了!”有人忍不住问道。
刘光奇还没开口,刘海中就抢着替他回答了嗓门大得像广播喇叭:
“哪儿来的?我儿子给第二机械厂解决了大难题,人家厂长亲自奖励的!这叫什么?这叫技术入股!”
刘海中根本不懂什么叫技术入股,纯粹是听厂里领导开会时说过一嘴,觉得这词儿高级,就拿来用了。
这话一出,众人更是倒吸一口凉气。
靠技术,直接奖励一张自行车票?这是何等的大手笔!何等的荣耀!
躲在屋里不敢出门的贾张氏,透过门缝看着外面热闹的景象,气得浑身发抖。她一屁股坐在炕上,指着窗外对正在吃饭的贾东旭和秦淮茹骂道:
“看见没!看见没!那个小王八蛋都骑上自行车了!你呢?你个没出息的东西!什么时候能给老娘也争口气!”
贾东旭扒拉着碗里的窝头,脸色铁青,一言不发。
秦淮茹则停下了筷子,目光复杂地望向窗外那个被众人包围的身影。他身姿挺拔,站在崭新的自行车旁,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仿佛这一切都理所当然。
这个刘光奇,真的跟以前不一样了。
她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要是……当初嫁的是刘光奇,那现在站在车旁,享受全院羡慕目光的是不是就是自己了?
院里的喧嚣持续了很久才散去。
晚上,刘光奇在自己屋里,就着明亮的灯光,小心翼翼地擦拭着自己的新车。
看着光滑的车漆,他心里却在盘算着另一件事。
自行车有了下一步该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条件了。这大夏天的还好,一到冬天,光靠一个煤炉子取暖,屋里又冷又呛,母亲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生火,太辛苦了。
他想起自己提交给王建国的那个研发计划。
发热元件!
只要能搞出稳定的镍铬合金发热丝那么后世的“热得快”、“电热毯”,甚至是“电暖气”,都能被提前制造出来。
这些东西,不仅能彻底改变北方冬季的取暖方式,更是潜在的“创汇神器”!
想到这里,刘光奇热血沸腾。他关上房门,从书包里取出一支崭新的英雄钢笔和一本笔记本,伏在桌上,借着灯光,开始迅速地绘制起来。
一个远超这个时代的关于镍铬合金发热元件的详细结构图,以及一个简易的“热得快”原型设计图,渐渐在他的笔下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