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格格
一个精彩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荒地兄弟:21岁小偷与8岁弟弟的黑暗守护

在陕西省渭南市的一片荒草丛生的土地上,曾藏着一段让办案民警记了多年的故事。2017年12月,这里发生了一起连续盗窃案,涉案人员是两个看似格格不入的身影——21岁的马亮和8岁的轩轩。这起案子案情不算复杂,却藏着令人心酸的守护与挣扎,让见惯了刑事案件的民警都忍不住揪心。

一、荒地擒贼:寒夜里的反常身影

2017年年底的一个凌晨,渭南临渭分局巡特警大队便衣中队中队长周佼正在辖区荒地巡逻。周佼可不是普通民警,她精通柔道、散打、跆拳道,拿过不少赛事冠军,还是分局首位女特警、女反恐队员,同事们都亲切地喊她“佼哥”。就在这个寒冷的凌晨,她发现了一个反常的身影。

墙角下,一个年轻人直勾勾地对着墙站着,像傻了一样。他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后背和袖子满是破洞,手里却拎着两箱酒——这诡异的搭配让周佼立刻警觉。她和同事迅速冲下车,将年轻人控制住。这个年轻人,就是21岁的马亮,也是这起连续盗窃案的主犯。

警方随后的调查,揭开了更令人揪心的真相:马亮没有固定住处,一年多来一直在这片荒地里露宿,而和他同住的,还有一个8岁的小男孩轩轩。荒草之下,还残留着他们生活的痕迹——一块破旧的门板是轩轩的床,几根枯枝搭成的“灶台”从未真正燃起过温暖的火。“真不敢想他们冬天咋过的。”周佼后来回忆时,语气里满是心疼。

为了找回马亮盗窃的赃物,30多名民警展开地毯式搜索,足足找了4个半小时,最后在两面墙之间的细小夹缝里有了发现:4箱牛奶、好几台笔记本电脑、不少手机。“这地方进来一次太费劲,还特别容易刮伤,真不知道他俩咋把这些东西藏这儿的。”参与搜查的民警说,夹缝里的赃物,藏着两个孩子在寒冬里活下去的希望。

二、无血缘的“兄弟”:一个偷,一个销,却藏着底线

随着调查深入,马亮和轩轩的关系逐渐清晰——两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却以“兄弟”相称。马亮负责盗窃手机、烟酒、笔记本电脑等物品,再让轩轩出面去销赃。案发后,民警带着轩轩指认现场,照片里,8岁的轩轩站在枯枝乱叶中,脸上、手上满是污垢,冬天的寒风里,他穿得单薄,手上、脸上全是冻疮。

谁也没想到,这个在荒地里挨冻的孩子,其实在附近有家。轩轩的家在村子尽头的废品收购站,爷爷4年前从河南老家来渭南打工,他便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一提起轩轩的父母,爷爷满是无奈:“孩子一岁半的时候,他俩就分手了,出去打工后,四五年没露过面。”

这5年里,轩轩的爸爸只偶尔打来电话,说自己再婚了,还生了个新孩子;妈妈则彻底断了音信。8岁的轩轩,一天学没上过,没事就在城中村瞎逛,就是在这时遇见了马亮。慢慢的,他开始帮马亮销赃,后来更是常住在荒地,不愿回家。

废品收购站里,还住着轩轩身有残疾的奶奶,以及叔叔家5岁的女儿瑶瑶——瑶瑶的父母也不管她,一家四口全靠爷爷收废品过日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家里穷,马亮给我买酸奶、薯片,我就愿意跟着他。”轩轩后来跟民警说,他知道爸爸有了新家庭,连爸爸的电话都不愿意接;也知道马亮的钱来路不正,可那是他在寒冷日子里唯一能感受到的“温暖”。

更让人意外的是,马亮从不让轩轩碰盗窃的事。民警问轩轩:“他教过你偷东西吗?”孩子摇摇头:“他不让我偷,还说长大了也不能学。”在马亮粗糙的生存逻辑里,自己可以做小偷,却拼尽全力守住轩轩的“干净”。

三、两个“事实孤儿”:相似的苦命,彼此的救赎

随着案件深挖,周佼发现了一个隐藏的真相:21岁的马亮,小时候也是个“事实孤儿”。

马亮1996年出生在陕西神木县,爸妈都在,还有个姐姐。可在他五六岁时,远嫁而来的妈妈因和爸爸感情不好,丢下姐弟俩外出打工,后来组建了新家庭,再也没回来。妈妈走后,爸爸也外出打工,马亮和姐姐只能寄宿在亲戚家。

“妈妈走了以后,弟弟像变了个人,越来越沉默,后来连学都不愿意上了。”马亮的姐姐说,家里唯一留下的马亮的影像,还是他出走时落下的身份证照片——照片里的少年干净清秀,和后来流浪汉模样的马亮判若两人。

从十四五岁开始,马亮就频繁离家出走,晃荡一阵再回家住几天。2012年冬天,榆林有则新闻报道“15岁少年在废旧民房里住,靠偷生活用品过日子”,后来证实,那个叫“马元龙”的少年,就是马亮。当时他未成年,没被追究刑事责任,送进儿童救助站12天后,被爸爸接回了家。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离家出走,这一走就是好几年,直到渭南盗窃案案发,家人才再次得到他的消息。

“我也想走,试过好几次。”马亮曾跟信任的周佼掏心窝子,“有回我藏在墙后面,想偷偷走,结果轩轩到处找我,还哭了。”周佼这才明白,马亮在渭南荒地停留一年多,不是不想走,而是舍不得轩轩——当年妈妈离开他时,他和轩轩差不多大,只能眼睁睁看着妈妈消失;而现在,轩轩会哭着追他、抱着他不让他走,这份依赖,成了他流浪路上唯一的牵绊。

在旁人看来,马亮是利用轩轩销赃,可周佼却看得分明:“马亮自己过得特别糙,身上的衣服不是脏就是破,冬天连件厚衣服都没有。可他偷来的钱,几乎全用来给轩轩买吃的,紧着孩子来。”晚上,马亮会给轩轩讲故事、唱歌,一起在荒地里数星星;知道轩轩不爱喝牛奶、爱喝甜饮料,他还会较劲:“牛奶对身体好,必须喝。”两个有着相似苦命的孩子,在寒风刺骨的荒地里,成了彼此的救赎。

四、案件落幕:刑罚与牵挂,孩子的未来在哪?

2018年6月,马亮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6个月。判决下来后,轩轩常跑到警队,拉着周佼的衣角问:“我能去看他吗?就看一下。”周佼只能心疼地解释:“那地方不适合小孩去,他在里面改错,等他出来就好了。”

马亮被抓后,周佼没少为轩轩操心。她四处奔走,最后当地一家小学破格接收了轩轩,半年后直接升入学前班,杂费、书本费、餐费全免,还安排了经验丰富的王艳老师当班主任。王老师第一次见轩轩就发现,这孩子比同龄孩子更沉默,眼里藏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警惕。

记者采访时,轩轩掰着手指头算和父母分开的时间:“好几年了,比两年多,比三年还久。”提到爸爸,他说爸爸曾打电话说“最近回来”,可过了好几个月,还是没等到人;提到妈妈,他的语气更让人心疼:“我不想见她,她能把我丢下,我为什么要见她?”

好心人知道轩轩的事后,托周佼送来枕头、衣物等用品,想帮忙的人不少,可周佼心里始终没底:“爷爷年龄越来越大,奶奶还有残疾,以后他们不在了,轩轩怎么办?”这起案件,暴露的不仅是两个孩子的困境,更是“事实孤儿”群体的生存难题——他们有父母,却得不到基本的照料,像野草一样在角落里生长,很容易被社会忽略。

马亮的姐姐也很愧疚:“要是当年能多关心弟弟,他或许不会走到这一步。”可愧疚换不回过去,马亮要在监狱里度过四年多,轩轩则要在废品收购站里,等着一个可能永远不会兑现的“爸爸回来”的承诺。

五、案件之外:为人父母的责任,不能缺席

这起发生在渭南荒地的盗窃案,没有惊心动魄的反转,却让无数人揪心。马亮是小偷,却守住了对轩轩的底线;轩轩是销赃者,却只是个想找个地方取暖的孩子。他们的故事,撕开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当父母缺席,孩子只能在黑暗里摸索着寻找“温暖”,哪怕这份温暖藏在盗窃的赃物里,藏在寒风刺骨的荒地里。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可现实中,像轩轩父母、马亮父母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或因离婚、或因外出打工,将孩子丢在一边,不管不顾。这种“缺席”,轻则让孩子陷入生活困境,重则可能让他们走上歪路。

周佼在办案笔记里写道:“马亮和轩轩的相遇,是两个苦命人的相互依偎。可如果父母尽到了责任,他们本不该在荒地里受苦。”这起案子过去多年,周佼还会偶尔打听轩轩的情况——孩子学习很努力,只是提到“哥哥”马亮时,还是会红着眼眶。

我们不知道马亮出狱后会怎样,也不知道轩轩未来能否等到父母的陪伴。但这个案子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为人父母的责任之重:生了孩子,就该担起责任,不能让“事实孤儿”在角落里独自承受风雨。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制度能护住这些孩子,也希望每一对父母都能明白:你的缺席,可能会成为孩子一生的伤口;而你的守护,才能让他们真正在阳光下长大。

荒地的野草枯了又荣,可马亮和轩轩的故事,不该只是“白天刷不到,晚上躲不掉”的猎奇谈资,更该是一记警钟——别让孩子的童年,只能在寒风里寻找温暖;别让本应守护他们的人,成了最缺席的存在。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