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也是皱眉,一脸不同意。
“他们说的不错,带兵打仗可不是小事,雄英你不要胡闹,”
朱雄英丝毫不让步:“爷爷,您也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我作为您的子孙后代,怎能甘愿一直在您和父亲的羽翼下生存呢?”
“雏鹰一天不走下万丈悬崖,他就永远征服不了天空!”
“幼虎一日不出洞独自狩猎,他也无法成为森林之王!”
“我也想亲眼去看看,我亲自带的兵,踏平那个罪恶之地的盛况!”
“也算了是了了困扰我许久的梦魇。”
“恳请爷爷成全!”
朱雄英说完恭敬的跪了下来磕头恳求。
朱元璋长叹一口气,摇了摇头说道:
“哎,咱老朱家的人都是犟种啊!你爹是,你也是。罢了罢了,想去就去吧,你说的没错,咱老朱家只有杀出来的帝王,没有躲在宫里享乐的陛下!”
“但有一点,你必须听我的安排,要不然说什么都不让你去!”
朱雄英大喜,站起来躬身道:
“多谢爷爷成全,雄英但凭爷爷吩咐!”
朱元璋无奈的笑了笑道:
“咱先问你,你这次打算带多少兵,到了倭国要怎么打?”
朱雄英知道老朱这是要考教他了,定了定神后说道:
“孙儿以为,既然此战灭国灭族,且因倭寇斩我大明使臣犯我大明在先,此战必然要打出我天朝上国的气势!
“我打算带十万兵马,兵分三路,中路五万大军京师从应天府出发,龙江船厂近两年的新战船产量也上去了,大明新式水师也该去展现他的锋芒了!”
战船是未来大航海时代最重要的一环,朱雄英从几年前就开始着手布置了。
先设计出类似欧洲盖伦船的船型,再后来钢铁产量上去之后,把龙骨都换成了钢铁的,每条船还配了六门火炮和两门红衣大炮。
这个配置放眼当今世界,绝对是神挡杀神的存在,取名洪武号。
但由于目前大明处处都需要劳力,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举国之力也才堪堪打造出十几艘。
“左路在齐鲁两地卫所调兵,由七叔带三万大军从海上先出发到朝鲜,到时七叔可在朝鲜南部港口驻扎。”
此时李成桂已经推翻高丽王朝,为了争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遣使请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国号。朱元璋认为“朝鲜”是古名,而且“朝日鲜明”出处文雅,因此裁定朝鲜为新国名。
“等我军右军快到的时候,从倭国西部平户(现长崎)登陆,留下五千人及海船防止到时有倭寇逃亡到朝鲜即可。”
“右军先中军一步出发,路线和中军相同,但登陆地点不同,中军在倭国京都旁的大阪登陆,右军继续向北航行,在江户(现东京)登陆。”
“登陆后,也没什么战阵战法,凭我大明的装备和军队素质,倭寇绝对不堪一击,以最短的时间镇杀各路军队,随后将百姓平民聚拢,赶往倭寇京都。”
“一南一北,若是倭寇京师奋起反抗,就让倭寇平民挡在前面充当炮灰,这也省的我们到时候杀着麻烦了。”
“左路军由七叔带领,中军主帅我心中还未有人选,但右路军主将我有一人推荐,他以后必定能成为我大明军中台柱!”
“而且,这一战,我觉得没有人比他更适合的了,若不是因为他在军中还没什么威望,否则我认为他绝对是主帅的第一人选。”
朱元璋和文武百官听完后微微有些诧异,他们可从来没听说军中有这么个人才啊。
能让朱雄英如此推崇,不知道他会是个什么样的人杰。
在场的众武将不论老少,哪个不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听到这话,心里多少有些不服。
朱元璋也好奇问道:“雄英,不知道你说的这人是谁?一军主将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些小差错或者判断失误,可能会断送大好优势啊”
“这样,你把他叫来,咱们一起看看,也好给你把把关。”
朱雄英点头道:“没问题爷爷,他是我亲卫头领,前两年捕鱼儿海一战和西南一战他都随军出征过。”
“蓝舅姥爷应该有印象,他当时还立了不少功呢!”
蓝玉听到这声舅姥爷后美滋滋的,笑着回道:“对,我想起来了,那个年轻人确实不错,有勇有谋,杀伐果决,上手了之后带兵十分老练,是个天生带兵的料。”
“功夫也不错,每次都冲在最前面,阵斩了不少敌将,若不是雄英的亲卫,我都想让他做我的副将了。”
听到蓝玉这么心高气傲的人都如此不吝夸赞,众人都更好奇了。
朱元璋听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军中有后起之秀对大明来说当然是好事,于是吩咐道:
“来人,去宣他前来觐见!”
一旁的大太监王公公领命,快速的走出去。
不一会,他带着一个气势不凡的年轻男子来到殿外,卸甲之后,便带进了殿内。
“陛下,人带到了。”
王公公低下头躬身说道。
朱元璋嗯了一声挥挥手示意他下去,随后便认真打量起这个亲卫。
诸位文官武将也不由的打量起来。
这名亲卫六尺有余(明一尺30厘米),身穿黑色底服,身材也格外健壮,最让人注意的是他处变不惊的神态和那锐利如鹰的眼神。
文官只是暗暗称赞他一个小小亲卫,在看到诸位王侯将相居然还能保持淡然,不卑不亢。
但武将们的神色都不由的有些凝重,同为武人,他们都能从对方身上感应到一些别的东西。
血腥味!
尤其是徐达、傅友德、汤和等开国老将,包括朱元璋也清晰的察觉到这个亲兵的不凡之处。
这不是说他刚杀完人不洗澡,身上传出来的气味。
而是一个人从进来到站在原地,从眼神到神态所散发出来的一股气场。
只有他们这种在死人堆里打滚过的才知道,或许杀百人和杀千人的气场没什么区别。
但杀万人,十万百万人的气场不是说收就能收的。
也是这股气场让他们感到一阵心悸。
朱元璋与几位老将对视了一眼,从他们的眼中也看出了和自己相同的看法。
朱雄英这时率先开口说道:“爷爷,这位便是我的亲卫头领,原名陈二,陕地的人,父母早年因为战乱都走了,是洪武五年参的军,因为武功了得体型外貌出众,所以被选拔出在宫中做侍卫。”
“后来被选中做我的亲卫首领,这些年一直忠心耿耿,后来跟着舅姥爷大胜归来后也不贪图名利,所以我自作主张给他赐名为朱起!”
“爷爷放心吧,此人没有问题,他对我对您对大明绝对忠心耿耿!”
朱元璋听后微微点头,但看他气势不凡的样,还是忍不住问道:
“雄英极力推荐你为征倭右军主将,想必你也有自己的看法,说说看。”
亲卫朱起微微躬身,不卑不亢道:“回陛下,太孙殿下对起的一片期望与信任,起感恩至极,此事太孙殿下也曾与我探讨过。”
“臣认为,臣的右路大军应该是最早抵达倭寇东部海岸,臣观倭国多位山地,尤其是倭国北部,且四面环海。想必日常饮水必然极为不便。”
“我军装备精良,留一部分士兵驻守港口,其他人可以先分兵前往守住湖泊溪流等官道,等百姓家中没了水,他们便会集中去向各水源地。”
“这时,左路及中路大军也差不多抵达了,右路大军便可一鼓作气将这些倭寇斩杀,之后只需在南部平原进山处部下拦截,南部的逃兵必定一个不留!”
朱元璋听后也对朱起的狠辣微微咂舌,心中不禁升起疑虑,问道:
“你平民百姓也用此毒计,不怕背负一世骂名吗?”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朱起听后不禁捧腹大笑。
朱元璋见状皱眉神色也逐渐变冷,他宠溺朱雄英没错,但不代表他手下一个小小侍卫就能对他如此不敬。
周围文武百官也是大怒道:
“大胆!怎么敢对陛下如此不敬!”
“竖子大胆!怎敢嘲笑陛下?陛下,臣请愿将此子拿下!”
朱雄英见状也怕矛盾升级,连忙假装咳嗽了一声,眼神示意了一下朱起,随后躬身说道:
“爷爷息怒,朱起他心直口快,自从我给他讲过倭寇的恶行,他都一直视屠光倭寇为己任,他对我大明的忠心我一直看在眼里,请爷爷先听他怎么说!”
朱元璋听后也稍微缓和了一些,不过还是不满的哼声道:
“哼!从我大明立国几十年以来,从没有人敢如此嘲笑过咱,你要是说不出个什么门道出来,咱拿你点天灯!”
朱雄英听后连忙向朱起眨眼,示意他好好说话。
朱起见后也知道自己刚才的行为有些不敬,于是拱手作揖道:
“起大笑并非嘲笑或轻视陛下,太孙殿下曾与起讲过一句话,杀一人为罪,杀万人为雄,杀百万为雄中雄!”(出自《男儿行》(仇圣所作文章),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59周年而写)
“大丈夫为国捐躯,纵万死也不眨眼尔,岂能因看不见摸不着的后世之名畏首畏尾?”
“起不才,但若是屠了倭寇百万千万人能让我大…大明后世百姓免于战火,这骂名我背了又何妨?”
“况且在臣看来,后世公道自在人心,这骂名说不定就成了一世盛名了呢?”
“起方才失礼了,请陛下责罚。”
朱起口中虽然说着请责罚,但他表情神态从始至终都是一种淡然且不卑不亢的状态。
至于为什么呢,对于他来说,这个世界上除了朱雄英以外,其他人都没有资格让他臣服。
因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杀神,生前是人屠,死后是战神是杀神!让诸国闻风丧胆的大秦武安君,白起!
没错,他就是朱雄英用五十万反派点,复活到亲卫身上的白起。
朱雄英认为,没有人比白起更适合灭倭之战了,他不是没考虑过项羽吕布这等,个人武力天花板的将士。
但是他们相比白起,虽然战力值拉满了,但可控性和忠诚度却是未知。
白起一生忠心为秦而战,就算被人说成功高盖主,被人说成有伤天和的人屠他也无所谓,只要大秦能一统天下,让他做什么都可以。
但是奈何伴君如伴虎,他有没有异心只有他自己知道,帝王的疑心却不是他能左右的,但就算如此,帝王让他自刎时,他也没有犹豫,因为他要证明自己所做一切皆为国。
被朱雄英复活的那天,他非常迷茫,一是不敢相信人死能复生,二是听到大秦确实横扫六合,一统天下时,他激动的热泪盈眶!
但又得知秦二世而亡时,他怒发冲冠,大骂阉人奸臣该死,本能让他起身想冲出去斩杀奸臣,可突然想起来此时大秦已经亡了上千年了。
他颓然的坐在地上,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直到朱雄英拿出一幅世界地图和一本叫民兵训练手册(修改过的)的书籍。
意气风发的告诉他要带着一个无敌铁军把整个地图纳入大明的版图!
并且说出那句,杀一人为罪,杀万人为雄,杀百万为雄中雄的豪言。
再加上这具身体本身对朱雄英的忠诚度极高,使他对朱雄英的话深信不疑。
看着眼前广袤无垠的地图,和这个练兵神书。
他坚信这天下只有这个男人可以做到他口中的诺言。
想通了的白起站起身来,眼中的颓然一扫而光,换来的是一片尸山血海!
既然他给了我重活一世的机会,那么这条命就是他的了,我要做他手里最锋利无情的刀!
斩杀一切站在他面前的敌人,帮他完成这前无古人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