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衡山剑神写的非常好,赵荣卢世来是该书的男女主角,主要讲述了:莫大有言约束,加上刘三爷威势,两系弟子倒没有因此起冲突。可这几日便是冯巧云脸上也有一抹阴云。“师妹也受流言所扰?”“替师兄忿忿不平,”冯巧云瞅了赵荣一眼,忽又加上一句,“还是师父高明。”若赵荣真被三爷…
莫大有言约束,加上刘三爷威势,两系弟子倒没有因此起冲突。
可这几日便是冯巧云脸上也有一抹阴云。
“师妹也受流言所扰?”
“替师兄忿忿不平,”冯巧云瞅了赵荣一眼,忽又加上一句,“还是师父高明。”
若赵荣真被三爷收入门墙,掌门一脉真没戏唱了。
赵荣呵呵一笑,没接她的话。
年关前一天下午,芦贵牵马来到衡山派驻地门口,赵荣听到关门弟子来报立马出剑阁相迎。
“大师兄!”芦贵拱手时笑着高喊一句。
“好不习惯,芦老哥还是叫我荣兄弟吧,”赵荣话才说到一半,突然听到一声高昂的马嘶声!
正是那匹强壮威武的透骨龙。
见到赵荣后登时仰天长嘶,如千里马遇伯乐,前蹄高抬猛扯缰绳,叫芦贵猝不及防差点栽了个跟头。
“真是有灵性,会认主,”芦贵吐槽一句,“难怪不拿正眼瞧总镖头,这家伙竟也知道哪个靠山硬些。”
赵荣听出了话外音,“总镖头舍得这个宝贝?”
“舍得,”芦贵把缰绳递来,“自从乐安回来后,总镖头就想将这匹透骨龙送与你,一直在挑时候。”
龙长旭毕竟是刘府的人,不好大张旗鼓。
“荣兄弟不必推辞,长瑞欠你大恩无从偿还,一匹透骨龙何足挂齿。”
“言重了,”赵荣笑着摸了摸透骨龙低下来的脑袋,“恩情谈不上,既然端着镖局的饭碗,替镖局做事就是应该的。”
“不过这马我喜欢的紧,代我谢过总镖头。”
“哈哈哈,好说!”
芦贵笑了一声,又挑了挑眉,“总镖头算是松了一口气,他很担心我把马迁回去,届时此马就不是宝贝而成心病了。”
“那就再替我祝总镖头生意兴隆。”
“一定带到,”芦贵也不耽搁,拱手便告辞,“芦某就在镖局,兄弟随叫随到。”
“好!”
望着芦贵离开的背影,赵荣又朝透骨龙瞧一眼。
长瑞镖局虽靠着刘府,但也属于衡山派势力,他对门派内耗毫无兴趣,一派三脉的隔阂早晚要将其打破。
龙长旭用这匹马投石问路,赵荣便顺水推舟,再给他一条出路。
此时镖局步履维艰,赵荣不想他彻底垮塌…
年关这天,莫大先生领着众弟子到宗门祖祠上香参拜衡山先辈。
衡山派的核心人物尽数到场,今年难得聚在一起。
赵荣也首次见到几位师叔。
同样是五十多岁,鲁连荣较刘三爷更显苍老,一对黄澄澄的双目极为瞩目,难怪叫金眼雕。
身穿酱色茧绸袍子的刘正风肚子发福显得矮胖,活像个财主老爷,在他身边跟着个中年人,自然是没什么存在感的方千驹,同为莫大先生一辈但论武力尚不及鲁连荣。
“师叔~”
赵荣连喊几声,站在莫大身边与几位同门长辈打招呼。
刘正风看向赵荣的眼神很复杂,一个轻微的摇头动作带着一记稍显沉重的鼻息,而后径直走了上来。
出乎赵荣意料,刘三爷没管莫大先生,突然对他一笑,问道:
“师侄,我那弟子说你醉心琴曲勤研太古遗音,可有这回事啊?”
“有的。”卢世来一番好意,赵荣怎忍心拆他的台。
身后的莫大哼了一声,“他学谱学琴才几天,是否真心想学师弟不知道吗?”
鲁连荣一截脖子勾缩在黄衫内,黄澄澄的眼珠扫来扫去,活像一只观察猎物的老雕,两位师兄话语刚落,他便在一旁用低哑的嗓子连连发笑。
“两位师兄总是针锋相对,不如手底下见真章,好让祖祠内的先辈们也开开眼界,瞧瞧门派现如今的大好风光。”
他又一脸‘微笑’看向赵荣,“师侄一看就不凡,怪不得两位师兄要争抢徒弟,真是新鲜事。”
“师侄既懂音律,正好帮我解惑。”
“是往而不复,一味凄苦、引人下泪的琴奏好呢?还是好诗好词,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琴奏好呢?嘿嘿…”
“……”
赵荣微微低头,像是在思考,实则面色一黑。
真该死啊你,拱火乌鸦!
……
莫大先生与刘三爷的矛盾根本原因是啥?
‘音乐理念不同。’
放在武林乱世,这个理由听上去像是闭着眼睛卖布、瞎扯,可事实就是如此。
刘三爷觉得莫大的胡琴深陷市井、俗不可耐,一听到就想避而远之,莫大先生则觉得刘三的琴萧浮躁不实,言之无物。
拱火乌鸦与他们做了几十载师兄弟,又毒舌得很,
这话一开口,莫大先生与刘三爷的目光都飞到赵荣身上。
尽管莫大对赵荣颇多维护,但这个问题他老人家重视了一辈子,也想听一听赵荣的看法。
衡山派祖祠内,众弟子见亲传师兄沉吟了数秒。
曹植七步成诗,他赵荣应变得也不慢。
“师叔,弟子有点微薄浅见。”
“哦?”拱火乌鸦准备挑刺。
赵荣踱步间徐徐开口,声音回荡在祖祠内:
“正所谓阳律阴吕,玉振金声。四上竞气,极声变只。”
意思是乐音、乐律、乐曲变化多端,各有千秋,道理来自屈原的《大招》。
刘三爷与莫大认真倾听,很容易理解。
拱火乌鸦却一头雾水,谁叫师兄弟几人他学问最差。
又听赵荣继续道:
“师叔,这美色不同面,皆佳於目。悲音不共声,皆快於耳。”
“五味万殊,而大同于美;曲变虽众,亦大同于和。”
这又是来自《声无哀乐论》,承接了前面的道理,音乐变化繁复,但他们又能互相应和。
悲欢喜怒,皆是一味。
尤其说到‘大同于和’时,赵荣殷切的目光瞥向了莫大先生与刘三爷,这便是夹杂了劝解之意。
赵荣:别吵啦,别吵啦,你俩的音乐都很棒,艺术成分非常高,我全都欣赏,快点和好吧!
可是…
莫大先生把头偏向左边,刘三爷把头偏向右边。
赵荣的心意他们懂,但不会听。
懂了就听,那不叫艺术。
他们三人打哑谜,拱火乌鸦成了局外人,那黄澄澄的眼神略有失神。
这…听不懂…
他心中窝火。
既然听不懂,那就没法挑刺。
刘三爷身后跟着两位三十余岁的弟子,此时看向赵荣皆带着惋惜之色,他们正是向大年与米为义。
原本是师弟,但估摸着…要变成掌门大师兄了。
“我没懂师兄的话,但似乎把鲁师叔难住了,他没满十六岁,怎么能懂这么多?”人群中,全子举小声问道。
吕松峰和席木枢也满脸困惑。
“正常,”冯巧云竖单掌掩住口鼻,窃窃道:“大师兄好读春秋。”
拱火乌鸦很快就来了反应,因为赵荣又说起他能听懂的话。
“鲁师叔,恁去过水袖院吗?”
“嗯?雁塔街那个戏院吧,去过。”
“不瞒师叔,前不久弟子追着几个从码头过来的江湖大盗进了那戏院,当时里间的中原梆子唱得可火热,那调子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
“可惜没对上我的耳朵,没成想衡阳附近的江湖大盗反倒喜欢中原梆子。”
“可见芸芸众生各有喜好,师叔问我哀乐孰胜一筹,弟子自是没有答案的。”
赵荣剑眉一挑,给了拱火乌鸦一个锐利的眼神。
句句没有赖志芮,句句都是赖志芮。
在场的弟子们不明其意,但师叔辈的人一个个都会意了。
戏院中原梆子给谁听的,自然是嵩山弟子!
鲁连荣去嵩山开会,左盟主请他听戏,那戏唱的就是中原梆子。
刁难赵荣一句,现在马上被赵荣用剑指着。
小说《衡山剑神》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