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之上,刘禅端坐其中,听着魏贞所言,连连点头。
随后,又听到魏贞三陈大汉灭亡之因,更是深以为然。
别人或许都是空口泛谈,但他刘禅,却是实实在在经历了大汉灭亡一事。
或许魏贞第三条有些牵强,但前两条,再加上一个文武失序,可谓是切中利害。
大汉从蜀中立国,并且屡屡北伐,的确是地狭民寡。
大汉十三州,曹魏独占九州半,而大汉,只有一个益州,一个汉中。
如此差距之下,时间拖的越长,对大汉就越不利。
而第二个,就是人才凋敝,这几乎是无解之事啊。
相父出征前所著出师表,全文共七百五十八字。
有人觉得诸葛亮的出师表写的太长,太过琐碎,而刘禅只会觉得相父的出师表太短,太短了!
这七百五十八字构成的出师表,刘禅是看了一遍又一遍。
直到上面提到的能臣干吏全部用尽,刘禅才发现,相父提到的这些人,全是力挽狂澜,稳定局面的大才。
而他们都离世之后,大汉,才是真正的无人可用,无人可依。
至于魏贞第三条,前四个字,文武失序,刘禅更是无比赞同。
大汉后期,朝堂之上,就是文武失序,姜维常年在外领兵,以至于蜀中文官势力,大行其道。
有蜀中孔子之名的大儒谯周,他的一篇文章《仇国论》,近乎让大汉在蜀中的法理和统治基础崩溃!
以至于到最后,魏军偷渡阴平,杀向成都之时,全蜀中竟全无抗贼之心。
大汉人心,已经彻底离散,再也救不回来了!
经历的越来越多,刘禅看的就越明白。
他上一世,执掌大汉政权多年,后又和司马家那几个心眼子贼多的逆贼周旋多年。
对于朝堂之上的事情,可以说是一眼即透。
治国到最后,无非就是平衡,再加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而现在,刘禅只是简单看过去,这大明朝,已经有文武失序的苗头了!
一旦平衡被打破,若无明主力挽狂澜,大明朝,终究免不了重蹈大汉的覆辙!
至于刘禅问诸位大臣,对黄皓的评价和对自己的评价。
刘禅已经得到了想要的回答。
说到底,天底下,真没有什么新鲜事。
锅都是那些下人太监的,而皇帝做错事,也不过是被这些人蛊惑。
有些东西,无论是大汉,还是到大明,都没有变化!
宦官最亲近的,还是皇帝,因为没有皇帝,他们什么都不是!
而皇帝用宦官,也是十分得心应手的。
看看黄皓吧,又或是王振,他们更多的,是皇帝的背锅侠。
亦或是,白手套!
想到这,刘禅突然弯腰,拍了拍一旁匍匐在地的王振的肩膀。
大明朝已经有了文武失序的苗头,并且,刘禅一眼望过去。
还找不到他那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人选!
所以这把好刀,这口好锅,现在还真不能在这里断喽!
随后,刘禅站起身,一挥衣袖,笑道:
“哈哈哈哈!”
“魏卿说的好啊!”
“句句有理,字字称心”
“再加上之前的弹劾有功,朕心大慰!”
“传朕旨意,拔擢都察院左都御史魏贞为都察院总都御史!”
皇帝此言一出,下方顿时一片讶然。
而魏贞,也被这个巨大的惊喜给打懵了,反应过来后,迅速跪地。
“谢陛下!”
“谢陛下隆恩!谢陛下隆恩!”
“哈哈哈,都御史,起来吧!”
“以后,你们都察院,还要更加尽心尽力才是啊!”
刘禅笑着开口。
“陛下放心!”
“臣的眼睛就是尺!”
“无论文武百官,何种品级,只要有作奸犯科,贪赃枉法之举,都察院,一个都不会放过!”
魏贞信誓旦旦的说着。
对此,文官还好,武将勋贵这一边,顿时有一种吃瓜吃到自己头上的感觉。
以前,都察院都御史之职空悬,只有左右都御史互相钳制。
但是现在,都御史之职给了一个这么想进步的人上来。
后面的日子,想想都害怕,作奸犯科,贪赃枉法,这说的不就是他们嘛!
凭借魏贞这小子的尿性,今天尝到了甜头,后面抓住官员把柄,那还不得往死里弹劾啊。
毕竟,这对于都察院而言,那就是功劳和业绩啊!
想到这,一众勋贵伯爵顿时是议论纷纷。
同时,他们也时不时,将目光投向武官最前方。
那里站着的,是武人的巅峰,大明的神话,帝国的军神,活着的传奇!
英国公,张辅!
张老将军今年已经七十五岁,他跟随太宗靖难,一路厮杀,四征安南,五次北伐,战功赫赫!
他,是此时大明军方的第一人!
无可争议的第一人!
听到后方小辈似乎有些骚动,张老将军顿时回头,凌厉眼光扫视而过。
那些世袭的武将勋贵,竟无一人敢与之对视。
“收起你们心里那点弯弯绕。”
“今天陛下钦点都御史,稍微聪明点的人都应该知道怎么办!”
“该趴着的时候,就老老实实的趴着。”
“要是谁嚣张跋扈惯了,管不住自己,被都察院点了,捅到陛下那里!”
“别找老夫求情,老夫嫌丢人!”
“还有,今陛下亲征之事作罢,必将拔擢大将,领兵出征!”
“你们几个小子,若是不想堕了父辈的威名,就积极一点,别让人看了笑话!”
英国公说着。
“老将军教训的是!”
一群武将勋贵连连点头称是。
另一边,提拔完魏贞之后,刘禅脸上笑意一收敛,眼中寒意便激射而出。
“有功则赏,有过即罚!”
“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刘禅几个字说完,身旁匍匐的王振顿时浑身颤抖的厉害。
之前皇帝拍了拍他的肩膀,他以为是希望。
但是没想到,转头皇帝就把他王振的仇敌提拔为了都察院都御史。
现在,皇帝的想法,王振是一点都摸不透了。
感觉皇帝就是打了一个盹,就跟换了个人一样。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进献谗言,朕误信之!”
“幸得良臣忠臣谏言,及时止损!”
“然,谗言之祸,不可不罚!”
“念及王振多年苦劳,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剥夺其司礼监掌印太监之职,杖责五十,殿外行刑!”
“拉下去!”
听完皇帝宣判,王振迅速爬到刘禅脚边,疯狂叩首。
口中还不断的呼喊着:
“谢陛下!”
“谢陛下!”
“谢陛下!”
下一刻,早已经等候多时的大明禁军,迅速上前,便将王振从大殿之上拖拽而下。
片刻后。
“啊!噗!啊!噗!啊!”
殿外,杖责之声和王振的惨叫之声交相呼应。
此时,刘禅借着此事,扫视下方群臣:
“从此刻开始,再敢言此事者。”
“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