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朝 都城顺安
此刻正值五更时分,夜色依旧浓重如墨,然而,皇宫之外却早已有人等待多时了。
今日是朝会,众多官员们纷纷提前赶到此处,彼此间交头接耳、低声交谈着。他们已经等待多时了
盛朝朝会与景朝一样都是在初一,十五,二十五进行,一个月三次
这些官员们的身影在黯淡的天光下若隐若现,他们犹如宫人们手中提着的灯笼,虽然光线微弱,但仍在这漆黑的暗夜之中散发出淡淡微光。
只见大理正注意到不远处的王御史一脸忧虑之色,便迈步走上前去,关切地问道:“王御史,您可是打算继续向皇帝上奏,请求派兵支援炎阳城吗?”
王御史沉重地点了点头,回答道:“那是自然,此事刻不容缓,万万耽误不得啊!”
大理正闻言,轻轻地摇了摇头,苦口婆心地劝解道:“王御史啊,依我之见,陛下的心意已然十分明确。您若是执意再次上奏,恐怕只会惹得陛下心生不悦啊。”
王御史听后,眉头微皱,目光坚定地说道:“即便如此,有些话总还是要有人去说的。”话音未落,他瞥见宫人已将宫门缓缓打开,于是便不再多言,毅然决然地转身朝着皇宫内部大步走去。
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金銮殿内,众多臣子们井然有序地站立到属于各自的位置之上。一时间,整个朝堂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气氛凝重而压抑。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静谧之中,忽然从远方传来一阵威严而庄重的仪仗之声。那声音由远及近,逐渐清晰起来,其中金石相互撞击所发出的清脆响声,与钟鼓齐声合奏的雄浑之音交织在一起
听到这阵声响,众人皆是不自觉地收敛了声息,屏住呼吸,不敢有丝毫异动。他们挺直身躯,低垂着头颅,神情肃穆
伴随着阵阵仪仗之声,皇帝周凌睿终于出现在众人的视野当中。只见他身着一袭明黄色的华丽龙袍,上面绣着精美的五爪金龙图案,栩栩如生,彰显着无上的皇权和尊贵。
周凌睿迈着稳健的步伐,一步一步地向着象征着至高权力的龙椅走去。
当他最终缓缓落座于龙椅之上时,众臣纷纷跪地俯身,齐声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然而,此时从上方传来的回应声音却显得有些有气无力。若是站在下方的大臣胆敢抬起头来,直视皇帝一眼,便会惊讶地发现,这位年仅三十八岁、本应正值壮年的皇帝,此刻竟是满脸疲惫之色,那双眼睛的眼底更是泛着一层深深的乌青色,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虚弱和虚浮之感。
遥想刚登基的那几年,皇帝周凌睿也曾励精图治。只可惜,近些年来他整日沉溺于美酒佳肴、声色犬马之中,夜夜笙歌,纵情享乐,早已将国家大事抛诸脑后。
长此以往,不仅使得朝政日益荒废,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就连他自身也因过度放纵而迅速衰老,明明才四十六岁的年纪,看起来却如同年过半百一般。
“陛下,臣有事要奏”,御史大夫从队列中走出来,“今国之边疆,北狄侵扰,如今炎阳城兵力不足,战事吃紧,请求陛下增调兵力驰援,以护我大盛边关。”
皇帝冷冷地扫了一眼他,询问道:“诸爱卿认为如何呢?”
李尚书立刻跳出来反驳:“王御史此言差矣,北狄有意与我朝议和,只要我们让出炎阳,他们愿意与我朝签订盟约。能用一座城换来百姓安稳,又何必徒加伤亡!。”
“炎阳的位置有多重要,莫非李尚书不知道?”王御史对他怒目而视
“派兵岂是儿戏,如今国内赋税收入因天灾锐减,农商业不景气,若盲目派兵那么粮草怎么办?钱哪里来?臣以为,应当先求和,等国库充裕之后再发兵夺回炎阳城。”
“你在这里空谈困难,要是失去炎杨,国土沦陷,你我都是千古罪人。”
“只知道打仗,你个莽夫。”
“就知道议和,你个懦夫。”
两个人就是战还是和的问题争论不休,朝堂上也分成了三派,主战主和两派吵得不可开交,就差拿笏板当武器打起来了
皇帝眉头紧蹙,一只手揉着太阳穴,满脸烦躁地吼道:“给朕住嘴!”
原本嘈杂喧闹的朝堂瞬间变得鸦雀无声。大臣们一个个噤若寒蝉,纷纷低下头颅,不敢再多言半句,但又都眼巴巴地望着皇帝,等待他接下来的旨意。
皇帝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情绪,然后缓缓开口说道:“那就依李尚书所言,接待北狄使者之事便交由礼部去办理吧。”
礼部尚书闻言,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行了一礼,高声应道:“臣遵旨。”随后,他便退回原位,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皇帝微微眯起眼睛,扫视了一眼下方的群臣,接着问道:“此事已定,不必再议。诸位爱卿,可还有其他要事要禀报于朕?”
话音刚落,只见一名大臣从队列中走出,躬身施礼后说道:“启禀陛下,南方仪城与三思城近日遭受水患肆虐,洪水泛滥成灾,许多百姓因此流离失所。微臣恳请朝廷尽快派遣物资前去救援,以解百姓之困,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啊。”
还未等这名大臣说完,另一名大臣也急忙站出来补充道:“陛下,吴竹郡及其周边的部分地区亦不幸遭遇蝗灾,百姓们辛苦了整整一年的成果就这样付之东流了呀。”说罢,这位大臣已是痛心疾首。
紧接着,又有几位大臣陆续出列,向皇帝禀报各地的灾情……一时间,朝堂上气氛凝重,人人忧心忡忡。
————
下朝之后,皇帝迈着沉稳而略显匆忙的步伐,朝着王贵妃所居之处走去。一路上,宫女和太监们纷纷跪地请安,但皇帝只是微微颔首示意,并未停留片刻。
当皇帝踏入王贵妃的宫殿时,正在梳妆台前整理妆容的王贵妃完全没有想到皇帝会突然到来。她心中一惊,急忙站起身来,莲步轻移地走到皇帝面前,优雅地福身行礼道:
“臣妾参见皇上。”她身姿婀娜多姿,腰如柳枝;面如芙蓉,恰似春日绽放的花般艳丽动人。声音轻柔婉转,令人陶醉其中:“陛下今日下朝怎会如此之早?”
皇帝微微一笑,伸出宽厚温暖的大手轻轻扶起王贵妃,并柔声说道:“朝堂之上事务繁多且复杂,令朕感到颇为疲倦。唯有来到爱妃此处,方能寻得一丝宁静与安心啊。”说罢,他牵着王贵妃的玉手一同走向殿内的软榻。
王贵妃小心翼翼地扶着皇帝在软榻上坐下,然后绕至其身后,伸出纤纤素手,轻柔地为皇帝按摩起太阳穴来。她的手法娴熟而细腻,每一次按压都恰到好处,让皇帝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
与此同时,殿内弥漫着一股淡雅清幽的香气,原来是香炉中燃烧着特制的香料。这股香气清新怡人,宛如清晨山间的微风拂面而过,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在这美妙的氛围中,皇帝只觉得自己满身的疲惫正一点点地消散而去,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起来。
见皇帝的面色有些缓和,王贵妃假装不经意地问:“不知陛下为何事忧心?”
“还不都是你那爹爹和李尚书,整日里在朝堂之上争吵,一个嚷着要战,一个喊着要和,吵得朕好不心烦!”皇帝紧闭双眼,满脸不耐烦地回应道。
王贵妃一听提到自家父亲,心中一惊,但很快便镇定下来,赶忙向前俯身行礼,轻声说道:“爹和李尚书一心为国事操劳,只是行事略微冲动鲁莽了一些,还望陛下恕罪。”
皇帝见状,坐起身子,伸手将王贵妃扶起,温柔地说道:“爱妃莫急,朕心里清楚,就算看在爱妃的颜面上,朕也断不会轻易怪罪于他的。”
“多谢陛下。”王贵妃娇声说道,顺势轻轻依偎进皇帝怀中,如小鸟依人般惹人怜爱。只见她眨动着那双多情的桃花眼,好奇地望向皇帝,问道:“陛下,您觉得他们二人谁的主张更有道理呢?臣妾愚笨,对这些军国大事实在是一窍不通呀。”
皇帝轻抚着王贵妃的秀发,略作思索后说道:“朕心系天下苍生,实不忍心看到黎民百姓遭受战乱之苦,所以内心还是倾向于应允北狄的求和请求。如此一来,两国便可相安无事,百姓们也能安居乐业。”
王贵妃听后,微微颔首,脸上迅速收起眼底不易察觉的一丝异样神色,转眼间换上一副满是崇拜与娇嗔的模样,娇声赞道:“陛下圣明啊!有陛下这样仁慈睿智、心怀万民的君主在位,当真是我朝百姓莫大的福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