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画面后,林凡又说道:“再给大家看看后世人的评论。”
【曹髦用自己的血封印了司马家族的合法性。】
【曹髦出宫去的那一刻他就赢了】
【成济要不是当街弑君,就他一个小人物也不会被史书记载这么多。】
【成济这货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弑君还能封侯?】
【既然不能名传千古,那就遗臭万年。有名就成。】
成济现在回过神来了,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是:当时没想那么多,我以为我是忠心耿耿。
现在脑子转过来了,一想,弑君的行为已经发生,虽未成功,但也不敢奢望还能苟活。
此时,唯有一死,并且立下大功方能解救族人。
为此,成济也是果断地跪下,向曹髦叩头并说道:
“陛下,罪将成济犯下滔天大错,死不足惜。
但奸人未除,大事未定。
恳请陛下允许成济戴罪立功,诛杀司马昭和贾充等一干反贼。
若成济死在路上,死得其所。
若没死,成济必自刎于陛下之前,以作赎罪。
请陛下恩准。”
说完,砰砰砰的继续叩头。
虽说天幕救了曹髦一命,但曹髦也还不敢大意,一直分心注意着成济,就怕他继续犯上。
冷眼听完成济的话语,热血过后,回归理智的大脑告诉他自己:此时大事的确未定,自身的力量严重不足,还不如让他们狗咬狗一番。
脑中下了决定后,于是大声答了一个字:
“准。”
很快,成济点齐心腹手下,直奔贾充而去,吓得贾充直接奔逃,不敢迎战。
看着成济的离去,曹髦的注意力又回到了天幕。
【曹髦在死之前再喊一句:朕号召天下之士起兵勤王,你看司马家的皇位坐不坐的安心。】
曹髦内心冷笑:这天下,有几人敢对抗司马昭?还有谁会忠于我大魏?尽皆是不忠不义之徒,哼。
【垃圾晋朝只能: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叫不讲武德,仁义礼忠信孝一样不沾,上不忠君,下不守信,前不讲仁,后不讲德。】
【全国一统,没有天灾没有内乱,夺位成功的就司马家吧…全靠阴谋…】
【八王之乱后孝也没有了。】
【司马家的耻辱永远都是五胡乱华,如果晋是个稳定的朝代,当街弑君也只是个笑话而已。】
【主要后面祸害太大了,才会把当街弑君来说事。】
【不是司马家一开始做的太绝,后面怎么会这么烂,后面压根就没人帮司马家,都各扫门前雪了。】
【可惜了,曹髦出生太晚了,如果他是曹丕的儿子就好了。】
【淮南三叛,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都是报应。】
【司马家要永远钉在汉人的耻辱柱上,差点把汉人搞得亡族灭种。】
【可怜的曹髦被当街给弄死了,司马家族遗臭万年。】
【最惨的是曹髦跟三个大臣摊牌的时候,还有两个人不忠于他,报告给了司马家族。】
王沈和王业:求求你们别再说了。
【他比汉献帝厉害多了,我想他到了九泉之下,也能抬头挺胸走向他的列祖列宗,因为他在最后一刻,没有怂,明知必死,却依然敢反抗。】
刘彻满脸凝重:难道我大汉出了软骨头子孙汉献帝?给大汉丢人了?到底怎么回事?怎么不多说点?
王莽:汉献帝是谁?没听说过啊?难道后面刘氏复国了?哼,朕还是太仁慈了。现在知道了也好,你们没希望了。
【司马一族到现在都洗不白,谁若是姓司马,就总给人一种非常不可靠的感觉。】
司马迁的后人自身知道,自己家与司马昭一家无论是祖上还是现在,都是毫无关系,只是姓氏相同而已。
但是现在天幕这么一说,又不解释清楚,真是黄泥巴掉裤裆里了。
以后可怎么办啊?
真是愁死了。
该死的司马昭,害惨了我等。
不行不行,咱们必须要大张旗鼓、旗帜鲜明地与司马昭划清界限,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真相,要不然还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恐怕人人喊打都是轻的。
【弑君的都是偷偷摸摸的,像这种直接光明正大给一刀的实在是头一份。】
【当街弑君也就只有司马家敢干,无论是昏君还是暴君都好。】
【据说宋朝和明朝有很多个皇帝都死得不明不白,但是人家都是偷偷干掉的。】
赵匡胤和朱棣都同时双目一凝,现场的文武百官都感觉到气氛不太对劲了。
天幕上这话太吓人了,也不懂后面要死多少人。
唉,有了天幕后,做官真是心惊胆战的。
【历史上权臣夺位,杀兄弑父也不在少数,像司马家这么臭名声的不多。】
【历史上谋朝篡位的不少,但能把工作干得这么差,名声这么臭的仅此一家,后代还被屠干净了,连个出来洗地的都没有。】
王莽:说的肯定不是我,我这是禅让,呵呵呵呵。
杨广:我大隋也是通过禅让得来的,不是谋朝篡位。
李隆基:说的也不是我,我大唐都是竞争上岗制,我是全靠自己的努力。
赵匡胤:我自问干的还行吧?后人如何看我?难道孤儿寡母能够做得更好?
朱棣:谁懂我的委屈?我是被逼无奈的,我都到装疯卖傻的地步了。后人要考虑这点吧?
【所以晋朝提出:伏维圣朝以孝治天下,后世又有自古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名言。可见司马家也有自知之明。】
“自古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
很多世家豪强细细品味着这句极有道理的话,眼睛微微的眯了起来。
而皇帝们对这句话就比较反感了,简直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还要大逆不道,看来还是要好好约束文武百官了,免得让他们产生这种错误的想法就麻烦了。
【当街弑君,导致后世皇帝夸一个大臣有司马之,像能吓得大臣立马三跪九叩,恨不得马上死掉,说不定还能保住族人。】
【李靖也是李世民的司马懿。】
李隆基看到这也开始怀疑上了:前面说过叛军?难道我这里也有司马懿?
他的目光扫视向四周,年长一些的文官武将如坐针毡,后背一身冷汗不止。
李隆基决定再等等看,不急,天幕后面估计会提到的。
这个时代,他自信还没人敢忤逆他。
【李善长:司马懿千年后也害死了我。】
【朱元璋:你可真是咱的司马懿啊。】
朱棣的脸色由阴沉转向满脸含笑:呵呵,就算是真的司马懿,在咱爹的面前也得战战兢兢。朕也不是曹芳、曹髦。
【孙皓临到最后也挺狂,居然敢跟司马炎说在建业给他留了个座。】
【要么就跟刘禅学,来个乐不思蜀,一怂到底。要么就跟曹髦学,来个血溅当街,一刚到死。结果是想怂还想要脸,想刚还没胆,只能逞口舌之快。】
【头一次听说要学刘禅怂到底的?怎么会这么逆天,人家口舌之快也比刘禅有骨气多了。】
【对头,有骂孙皓残暴的,没人骂他怂。】
刘禅感觉受得了一万吨暴击,心里难受极了,眼泪不自觉的就流了出来:朕无能,愧对列祖列宗,愧对父皇,也愧对相父。
孙吴这边。
永安元年(即公元258年)十月,孙休即位,封他的侄子孙皓为乌程侯,并且聘娶滕牧的女儿滕芳兰为正妃。
在前往封地途中,一个叫景养的西湖居民给孙皓看相后,说他将来的前程不可限量。
孙皓心里很高兴但是不敢向外人泄露。
孙皓此时还未登基,还处于低调当中,但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但天幕上的评论却让他慌了。
孙休肯定已经知道他未来居然成了皇帝,那孙休现在会咋想?
他可不是孙休的儿子,而是侄子。
孙休有儿子做太子的。
百官也知道他未来会很残暴,不难猜会对谁残暴吧?以后还会支持他?
至于不怂,算是唯一的优点了,只是谁能关注到这点呢?
天幕真是害苦了朕也。
烦死朕了。
天幕中的后世评论放完后。
曹髦泪流满面地跪在车上,大呼:“朕无愧列祖列宗。后人为我正名,曹髦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