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将遇良才写的非常好,黄叙黄忠是该书的男女主角,主要讲述了:张济率领着两千精锐士卒,悄无声息地离开营地,如同夜色中的幽灵,向着黄忠的营地缓缓逼近。而黄忠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他对张济的性格和当前的局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他预感到张济可能会采取冒险行动,于是提前做…
《将遇良才》免费试读第四十章 张绣复仇
张济率领着两千精锐士卒,悄无声息地离开营地,如同夜色中的幽灵,向着黄忠的营地缓缓逼近。
而黄忠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他对张济的性格和当前的局势有着清醒的认识。
他预感到张济可能会采取冒险行动,于是提前做好了周密的部署。
黄忠加强了营地的警戒,增设了巡逻队,确保每一寸土地都在监控之下。
同时,他还命人在营地周围精心布置了陷阱和伏兵,这些陷阱设计巧妙,既能有效地迟滞敌人的进攻,又能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济的军队终于接近了黄忠的营地。
他们小心翼翼地前进,生怕发出任何声响。
可是就在他们即将发起攻击的那一刻,黄忠的伏兵如同从地狱中窜出的恶魔一般,突然杀出,箭如雨下,瞬间将张济的军队笼罩在一片混乱之中。
张济见状,心中大骇,但他很快便稳住了心神。
他怒吼一声,挥舞着手中的长枪,如同一只愤怒的狮子,亲自冲锋陷阵。
他的勇猛激励了手下的士兵,他们纷纷跟随张济,奋力抵抗黄忠的进攻。
黄忠早已料定张济会亲自上阵,他亲自拉弓搭箭,瞄准了张济这个最大的威胁。随着一声清脆的弓弦声,一支利箭划破夜空,带着凛冽的寒风直奔张济而来。
张济虽武艺高强,但在这突如其来的攻击下,也难免有些手忙脚乱。
他拼尽全力想要躲避这支利箭,但最终还是未能成功。
利箭穿透了他的铠甲,深深地扎进了他的胸膛,鲜血瞬间喷涌而出。
张济的陨落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他的军队见状,士气大挫,纷纷溃逃。
南阳郡太守张咨听闻张济被黄忠射杀,顿时大喜过望,他亲自率领两千精兵追击张济的残军。
在前方,一条狭窄的山谷蜿蜒伸展,仿佛是大自然特意为即将到来的阴谋铺设的一条隐秘通道。
张咨正率领着他的亲卫队伍,沿着这条山谷疾行,心中满是对即将到手战马的渴望与对胜利的憧憬。
随着队伍逐渐深入山谷,周围的景色也愈发显得幽深而神秘。
两边山坡之上,林木茂密,郁郁葱葱,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屏障,遮挡住了外界窥探的目光。
而在这片密林之中,一群群鸟儿不知何故,在空中盘旋飞舞,久久不愿落下,它们的鸣叫声在山谷间回荡,增添了几分不安的气息。
张咨的亲卫首领久经沙场,他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眉头紧锁,满脸忧色。
他知道在战场上,任何细微的异常都可能是敌人布下的陷阱。
他对张咨进言道:“主公,此处群鸟盘旋,久久不愿落下,恐有埋伏!我们还是小心为妙,不宜轻举妄动。”
可是张咨却并未将亲卫首领的警告放在心上。
他的眼中只有那即将到手的战马,以及由此带来的权势与荣耀。
他轻蔑地摆了摆手,笑道:“张济已死,群龙无首,怎么可能还会有伏兵?你未免太过谨慎了。我眼红他的战马多时,今日若不趁此机会将其缴获,日后想要再获得这么好的机会可就难了。”
亲卫首领闻言,心中虽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他只能暗暗祈祷,希望自己的担忧是多余的。
他继续护卫着张咨前行,但心中的警惕却丝毫未减。
眼看队伍即将走出山谷,亲卫首领一直悬着的心刚要落下。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而刺耳的锣声突然在山谷间响起,如同晴天霹雳一般,瞬间打破了周围的宁静。
亲卫首领的心猛地一沉,他知道,自己最不愿看到的情况终于发生了——他们果然中了埋伏!
随着山谷深处传来的锣响,一切宁静被瞬间打破。
张济的侄子张绣,头戴祭奠叔父的白巾,如同复仇的幽灵,率领精锐部曲从山谷两侧杀出。
他们的出现,如同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张咨的亲卫队伍在突如其来的袭击下,瞬间陷入了混乱与恐慌之中。
“快撤出去,我们中埋伏了!”张咨的呼喊声在山谷中回荡,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他试图组织反击,但四周密集的箭雨与敌军的勇猛冲锋,让他和他的亲卫们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抵抗。
山谷的两端,早已被巨石和滚木封锁,撤退之路被彻底断绝。
在这绝望之际,张绣如同天神下凡,一枪将张咨挑落马下。
这位曾经权势滔天的南阳郡太守,此刻却只能无助地倒在地上,望着自己即将逝去的生命。
张绣的宝剑毫不留情地挥下,张咨的首级应声落地,一场因权力与贪婪引发的恩怨,最终以这样惨烈的方式画上了句号。
“叔父,我替你报仇了!”张绣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悲凉与释然。
这场胜利虽为叔父成功复仇,却也让他背负上了更多的责任与使命。
身材微胖的贾诩,在一旁轻声提醒道:“少将军,虽然张咨已经授首,但那黄忠尚在,我们还是先撤回长安城吧。”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
贾诩年少时并未显山露水,他的才华如同被尘土掩盖的明珠,静待时机。
直至他被举荐为孝廉,步入仕途,担任郎官一职,才逐渐在官场中崭露头角。
真正让贾诩名声大噪的,并非是他早期的官宦生涯,而是他在乱世中的一道毒计。
董卓之乱后,长安城风雨飘摇,各路势力蠢蠢欲动。
贾诩在此关键时刻,以其独到的眼光和冷静的判断,向李傕、郭汜二人献计反攻长安。
这一计策不仅让李、郭二人成功复仇,更是在乱世中为他们争取到了一席之地,同时也让贾诩的智谋名扬天下。
只是贾诩深知权力斗争的残酷,他并未沉溺于胜利的喜悦之中,而是选择了适时抽身,以避免成为他人争夺的牺牲品。
离开长安后,贾诩投奔了张绣,被张绣尊为老师,这不仅是对贾诩学识的认可,更是对其人格魅力的钦佩。
小说《将遇良才》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