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格格
一个精彩的小说推荐网站

90后的爱情故事小说,90后的爱情故事在线阅读

热门新书《90后的爱情故事》上线啦,它是网文大神玻璃博的又一力作,它的主角是阿博。简介:回到父亲这边 ,母亲出去打工后 ,因为年前爷爷叮嘱过父亲要买猪仔,等镇上赶集的时候,父亲到集镇上买了一头猪仔回来,关在猪圈内,等母亲过年回到家就宰了吃,一年的猪也不是那么好养,要父亲平常细心的照顾,才…

90后的爱情故事小说,90后的爱情故事在线阅读

90后的爱情故事》第8章 各自忙碌

回到父亲这边 ,母亲出去打工后 ,因为年前爷爷叮嘱过父亲要买猪仔,等镇上赶集的时候,父亲到集镇上买了一头猪仔回来,关在猪圈内,等母亲过年回到家就宰了吃,一年的猪也不是那么好养,要父亲平常细心的照顾,才能养的好,长得肥, ,要是平常照顾的不好,说不定等母亲过年回来那头猪怕是瘦的骨瘦嶙峋,这下丢脸可就丢大发了, 还说自己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自己妻子走后连头猪都养不好,不仅母亲会笑话 ,怕是这个消息走漏,全村人也会笑话父亲 ,到时候面子往哪里搁,父亲越想越后怕 ,打算还是细心照顾好点,把猪养的肥肥胖胖的 ,等会母亲回来一起吃一顿丰盛的猪头宴 !

爷爷自从没有干重活和减少吸烟后,经过仔细的调养 ,身体明显硬朗了许多,人也看着年轻一些,但还是不能干重活,白天没事的时候就会编一些竹篓,还有一些竹席,有时候做一些蓑衣和斗笠,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自己又是那种闲不下来的人,要是老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心里总是不是滋味 唉, 嘴里又没味道 ,说不定到时候又会抽上那个烟,所以就采用这种吸引注意力的疗法 ,把自己的时间充实起来 ,这样就不会有那些抽烟的念头了,就这样过了几个月,等到这些手艺活做到烦闷了,又有新的项目, 那时候是春夏交替的季节,天空总是隆隆作响,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这时候,河里的鱼就会跑到河边的小溪里面,冲到小溪的上游去散籽,在我们江南水乡这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而我们这里依山傍水 ,所以水里面的这些鱼的动向我们都知道,只要一下大雨,等到水位上涨,爷爷就会去河边田间去抓鱼,头戴斗笠 ,身穿蓑衣,手拿抄网,背挎背篓,脚套雨靴,装备良好 ,气势行行,每一次都是收获满满 ,从不空手而归,这也算得上是一门绝活吧!

奶奶则是白天带着老四去地里的忙一些农活 ,那时是1990年,大锅饭上工分的时代已经画上了句号, 国家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各地的人有经济条件的都开始做生意的做生意,搞养殖的搞养殖,经济开始大发展,自然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想做的事情 ,现在有大把的时间自己管理。

父亲也没闲着,没事时就会跟随同村的村民去山上打猎,那个时候山上的野猪和野兔泛滥成灾,白天一进到山里,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但是一见到人来,他们就立即跑掉了,然而一到晚上那些野猪就会跑到地里破坏村民种的菜,而野兔会破坏人们种植的水稻,有时候白天碰到那种体型庞大的野猪也会有危险,如果他们见到人来还不走的话,那说明他就是不怕人,然后就会猛的冲过来用嘴上的獠牙撞人,因为人体型比较小, 受不了他那么速度快的冲击,把人撞倒在地之后 ,野猪就会用嘴撕咬着人,我们村的村民就有人碰到过这种情况,但是幸好野猪撞倒人之后,因为村民痛的趴在地上无法动弹 ,野猪看到人趴在地上不动之后就会立即跑开,也算得上是捡回来一条小命 ,自从这个事件发生之后, 村民们对野猪更是恨之入骨,再加上国家那时候也没有颁布那些保护动物的法律法规,所以有很多村民一有时间都会自觉的组队上山打猎 ,那时都用铳,就是那种枪管里面放钢珠和火药,然后用上一个细长的铁丝往里面捅一捅,拉开保险栓,瞄准猎物 ,扣动扳机 ,随后只听砰的一声响 ,猎物倒在了地上, 但也不是说百发百中,那种铳,瞄准率还是挺低的,要枪法非常好的人才能打的准,也算得上是最古老的火枪了吧,都是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父亲和村民们每次进山都会打到猎物, 从不空手而归,因为那个时候太多了,以至于没过几年时间, 这些猎物的数量明显急剧下降 ,到后来基本上都见不到这些东西的身影了 。

老二阿春,因为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也想选择一门属于自己的职业 ,但是思来想去,却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 ,后来看到有人杀猪的时候,请不到杀猪师傅,然后灵机一动,心想:既然杀猪行业人这么少, 那说不定这门很赚钱,不如自己就学习这一门手艺吧! 然后就跟着一位老师傅学起了杀猪,那时逢年过节村里面有养猪的村民都会杀猪,但屠夫就只有那么两三个,帮别人杀猪也可以得到工钱,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老三阿毛也是在家闲着,看着老大,老二都有了自己的事情可做 ,自己却没有什么项目,天天坐在家里也没有用,干脆自己也学两位大哥一样去找一门活干 ,但是想来想去也不知道干些什么 ,老三头脑算是三兄弟里面比较聪明的 ,再加上自己不喜欢天天待在村里面,喜欢到处跑,于是乎就选择了理发这门职业,那个时候理发师傅可不是像现在一样开个门店等着人上门,而是差不多隔两个星期就来村里面一次,骑个自行车, 背个工具包, 一边骑一边吆喝, 老三就是有一次理发认识的那个剃头匠, 然后拜师学艺,收了20块钱学费, 然后就会送一把梳子和一把剃刀,其他的就要自己准备了,剃头匠师傅是其他村庄的, 但都是一个镇管辖的, 因为年纪稍大,他自己的村离我们村有点远, 索性直接说等教会老三之后, 他就不来我们村了, 就让老三代替他成为这个村的剃头匠,钱也由老三自己收入囊中。

这话一说 ,老三有点小感动, 那时剃一个头一块, 我们村就有六百多人 ,要是每个人每个月都剃, 那就是一个不错的收入,真心感谢老师傅 ,太仗义了,可惜老三把现实想的太好了, 谁没事每个月都会剃头的呢? 那个时候大家手里面也没有什么钱, 只会最多三个月剃一次吧, 老三想的是每个人每个月都剃头,跟他的想象大相径庭 ,刚开始老三到处跑腿,每天都挨家挨户的去问 ,一天下来也就剃了那么几个 ,而且人也辛苦特别累, 天天走路挎个包去问 ,就这样 ,老三一个人持续了几个月 ,到后面小赚了一笔 ,于是老三把所有装备都换成了新的, 而且还买了一辆二手的自行车, 这简直就是如虎添翼, 以后干活也轻松,不用到处去跑腿了, 有自行车就可以扩大市场, 可以去别的村庄理发, 想想收入又增加了,看来自己选择的这一门职业还是挺不错的 。

老四阿青因为是女孩子,觉得不用学什么手艺, 自然跟在奶奶身边帮忙干农活了, 一切都在顺利的进行, 母亲在工厂那边也比较顺利, 时不时写写信回来问候着一切, 在外面可比农村见识广了, 高楼大厦, 灯红酒绿, 所有一切都是新鲜事物, 让人好奇,眼界自然也高了, 比起在农村的那种生活方式, 在这个大城市感觉让人更融洽, 渐渐的变得不想离开这座城市, 因为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父亲也在家时不时写信给母亲,两个人只有在书信里面诉说着你我,保持着联系, 当然了 ,父亲也会隔三差五的叫母亲寄点钱回家, 虽然不知道父亲有什么用, 但是还是会寄一点, 一次寄个一百两百的, 但是到后来没有什么别的事, 父亲也不怎么写信, 也不知道写什么, 因为可能情商比较低,不知道说什么嘘寒问暖的情话,只是家常问候一下就说寄钱回来, 这让母亲感到寒心: 在父亲眼里,自己难道只是他的一个赚钱工具吗 ?

慢慢的感受到感到了一丝厌恶,有种想逃离这个家的想法, 就感觉过年都不想回去, 但想法归想法 ,毕竟已经已经嫁出去了, 在自己心中也只有一个叫家的地方可以去, 后来有一次父亲叫寄钱, 母亲这次没有妥协, 没有寄钱回去, 等父亲收到信后,打开发现没有钱, 有点气愤 ,心想:这女人怎么不听话了 ?想反天了?

原来这背后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起因是在第一次收到寄钱后 ,被同村的一位小伙看到后,顺口夸了一句父亲: 你真厉害 ,在外面有自己的女人打工赚钱养你,你在家里像当地主一样舒服, 什么也不用管, 一个月都有100块钱的零花钱!

随后一传十, 十传百 ,整个村庄都知道母亲在外打工寄钱给父亲用 ,而父亲则洋洋得意, 感觉很有面子,不禁高傲起来 ,本来想打算存起来的钱,每个月都花在了买好烟抽, 每顿都有肉吃, 穿好的,渐渐上头, 感觉自己是整个村里面最体面的一个人, 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奶奶也劝他不要这么大手大脚的花钱 ,但没有用 ,毕竟自己的儿子这么大了, 又分了家 ,也不好管教了, 所以就放任不管。

直到这次事情发生, 母亲也感到奇怪 ,怎么每个月都寄钱回去, 问他怎么用, 怎么花 ,父亲则搪塞一下说自己有自己的用处, 又或者说自己存了起来, 在母亲心里觉得谁存都一样,自己存着还感觉安心一点, 母亲一个月省吃俭用,存500块, 现在上班熟练了起来, 工资比原来高一点,多的时候一个月寄了300回去, 但是到了第二个月又说要寄钱回家,母亲察觉到不对劲, 加上写信的内容, 后面只有寄钱这么一回事, 其他的什么也不问,什么工作辛不辛苦啊, 过得好不好哇, 只有寄钱这2字,到后面干脆就不寄了, 自己存着,因为那个时候存银行比较麻烦,到取钱的时候还要到银行办各种手续, 排队,主要是自己的村里面的那个镇上没有银行,在县城才有,带在自己身上又不安全, 万一掉了或者被偷了, 那更是得不偿失, 现在又发生这种事,自己就算冒着风险也要自己存起来, 总比父亲一味的索取好一点, 这次父亲没有收到钱, 有点气急败坏了, 写了一封信回去质问起来,母亲的回信也是怒怼了 回去,两人在信里面吵了一架 ,但那时已经临近年尾了, 还有一个月就过年了, 趁着这时间间隙让双方都冷静一下, 回想起自己的过错, 因为生气的原因, 母亲更是埋头苦干拼命工作, 争取到年底最后一个月多赚一点, 而父亲这边没有了母亲的支援, 感觉让别人看了笑话, 一直生闷气在心中,不得已还是干回了自己的老本行, 种种地, 养养猪, 在家中等着母亲过年回来 。

继续阅读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