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说《春秋图治》已上新,它是著名网络作者葱花炒鸡蛋的又一力作,主角是秦襄公秦文公。主要讲述了:恶来有个后人叫非子,沦落为平民。非子继承了柏翳的手艺,是一名出色的饲马专家。周孝王赏识非子的才华,赐他“附庸”的封号,食邑于秦地,接管嬴氏的祭祀,号称秦嬴。所谓附庸,并非爵位,正式的爵位只有五等,即“…
《春秋图治》精彩章节试读
第10章
恶来有个后人叫非子,沦落为平民。
非子继承了柏翳的手艺,是一名出色的饲马专家。周孝王赏识非子的才华,赐他“附庸”的封号,食邑于秦地,接管嬴氏的祭祀,号称秦嬴。
所谓附庸,并非爵位,正式的爵位只有五等,即“公、侯、伯、子、男”,前面陆续出现的虢公、申侯、楚子等即是此类;而附庸则指的是依附于诸侯国的卫星国,就像现在某县局的股长一样,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国家确定的搞务员级别层次。
不过对于一个养马的人来说,能够获得附庸的称号仍可以算得上是一种荣耀。
更关键的是,秦嬴获得了一块位置极佳的封地——渭河平原(亦称关中地区,西周的直辖区域)的西侧,古称秦地,今称陇右,并陆续接管了六盘山中部沟通关中地区与陇右地区的关陇古道及渭河西侧的“汧渭之会”地区(关于这些地理位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翻看地图),因而拥有了水草丰美的广袤牧场,并且贴近了王畿地带。
周王将秦嬴安放在如此要害之处,不仅可以方便中央政府收获足够多的良驹,亦可以为关中地区阻挡住来自西面的威胁,也就是西戎的威胁。
至秦嬴的曾孙秦仲时,周厉王无道,天下离心,西戎趁机攻掠周王朝的边境。周宣王即位后,任用秦仲为大夫,讨伐西戎。
公元前822年,秦仲战死疆场,其长子秦其继位,史称秦庄公。
秦庄公携兄弟四人,大败西戎。周宣王遂将西戎过往侵占的土地全部赐给秦庄公,并任命他为西陲大夫,世袭罔替。
秦庄公的长子秦世父,是个血勇之人,他对于祖父秦仲死于戎人之手耿耿于怀,就主动将王位让给弟弟嬴开(史称秦襄公),自己常年率兵与西戎作战。
公元前776年,秦世父被戎人俘虏,但戎人畏惧秦国的报复,非但不敢杀害秦世父,反而隔年就把他放了回去。
对于秦国的异军突起,担任周王庭司徒的郑桓公曾与太史伯阳父在公元前773年有过如下对话。郑桓公问:“姜、嬴其孰兴?”伯阳父对曰:“夫国大而有德者近兴,齐侯、秦仲、姜、嬴之隽也,且大,其将兴乎?”
郑桓公所谓的姜和嬴,特指齐国和秦国。齐国自姜子牙受封以来,狠抓两个文明建设,综合国力全面均衡发展,一直是周王朝的东方支柱,素为周王室所敬重。
而此时的秦国虽然还处在创业之初,但伯阳父已从秦仲、秦庄公和秦襄公祖孙三代矢志不渝、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中看到了秦国兴盛的希望,所以把秦国与齐国相提并论。
现在大家可以想象,最初作为牧马人的非子一系,能够实现如此惊艳的蜕变,必然感念周王室的知遇之恩,进而勉力忠于王室。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秦人专司牧马,本国应当也拥有当时最为剽悍的战马,从而具备不容小觑的军事实力,能够正面抗衡犬戎的骑兵。
更为重要的是,秦国在潜意识里已经不满足将势力局限于目前的封地,渴望向东方拓展,而反攻入侵镐京的犬戎就是证明其实力的绝佳机会。
最后,秦国部署在西周的京畿附近,有能力作出快速反应,若像部署在山东的齐国,强则强矣,除非能提供空降,否则对于帝都的这场变故,只能是有心无力、鞭长莫及了。
以上这些,是秦国于公元前771年时的大致处境。在此之后,秦国护送周王室东迁洛邑,犬戎渐渐填补空白,占据了关中地区。
周王室放弃祖地实属无奈之举,内心未尝不迫切希望能收复失地。于是周平王授予秦襄公诸侯的正式名分,赐爵为伯,并封以王京旧地。意思就是说,只要你能把犬戎驱逐出去,关中那块地就是你的了。
要从遍布渭水流域的戎人中夺取土地,谈何容易?但秦襄公仍然无比兴奋,因为他拿到了国家颁发的土地经营许可证,获取了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
至于政策支持有什么用,同学们参看一下凤阳小岗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和深圳建立特区的过程就可以知道,那等于就是提供了一个施展抱负的舞台啊!
秦襄公当然不会浪费这么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备其甲兵,以讨西戎”,经过四年的艰苦征战,“伐戎而至岐”。
岐就在关中地区,这里是周的发祥地,膏壤沃土,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戎人不肯轻易退出,组织力量拼死反扑,并在一次战役中,杀死了秦襄公。
秦襄公功亏一篑,但其未竟的事业没有中断,其子秦文公即位,继续奋斗,渐渐肃清戎人,辟地千里,成为了帝国西部首屈一指的强大诸侯。
诸侯们在崛起,周王室却在衰落,所以部分强大的诸侯难免躁动不安,希望打破诸侯国之间旧有的势力划分,去谋取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有所思的秦文公梦见一条巨大的黄蛇从天而降,随即变成一个小孩对他说:“上帝令你为白帝,主持西方的祭祀。”
在**的古文化里,大地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其中西方之主称为白帝。梦醒之后,秦文公想到自己身为西陲大夫,竟然梦见上帝要封自己为西方之主,这难道不能说明天意所归、民心所向么?
于是,他于公元前756年在鄜邑修起一座高台,台上建白帝庙,并用三牢祭天。
祭天并不是一项群众性运动,不是茶余饭后谁想祭就能祭的。在周代,祭天是天子的专属行为,有一套完整的规程和繁杂的仪式,因为一般于冬至日开始在国都的南郊举行,所以也称为郊祀或郊天。
可是,秦文公居然祭天了,这让周平王情何以堪?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又说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意思就是说人只能做分内之事,不可天马行空的任意发挥。这就好比一个封疆大吏,切不可学总**或者城管**搞大阅兵是一个道理。
天下诸侯都睁大了眼睛看周王室如何处置秦文公,可是周王室却出人意料地保持了安静,周平王虽然免不了要在内宫大骂三字经,却也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自此,周王室虚弱的本质暴露无余,众诸侯纷纷抛开礼法那层虚伪的面纱,愈发不把中央政权放在眼里。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血缘?友谊?道德?算个屁!
根据古书的记载,秦文公任内还发生了两起灵异事件,倒也值得一读。
小说《春秋图治》试读结束!